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刘诜所作的《和杨贯道见寿》。诗中以“学易未成先退藏”开篇,隐喻了诗人对学问追求的谦逊态度,以及在学业未竟时的自我反省与退一步的智慧。接着,“鹤凫非短亦非长”一句,以鹤与凫鸟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长短的淡然态度,认为人生并非绝对的长短,而是各有其价值与意义。
“文章底用追韩孟,富贵元应属禹光”两句,诗人借韩愈、孟郊两位唐代大诗人之名,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深刻见解,认为真正的文学价值并不在于模仿古人,而在于自身独特的表达与情感流露。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可能并不在于追求富贵,而在于内心的光明与道德的光辉。
“已老不求方染鬓,平生惟有句成囊”则展现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坦然接受,以及对文字创作的热爱与执着。他不追求外在的改变,如染发以遮掩岁月痕迹,而是将一生的智慧与情感凝聚在诗句之中,成为永恒的记忆。
最后,“星辰剑履危朝露,甘老秋风一草堂”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虽身处简陋的草堂,却能像星辰般照亮自己的内心世界,面对生活的艰难与挑战,依然保持乐观与坚韧。这种精神境界,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文学、自然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