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次韵寄平元衡禅老

年来管城不脱帽,只羡夫君诗法好。

怡云剥啄到云寮,始知春风属此老。

忆昔代匮持钧衡,红尘瘦马太忙生。

自从得请归吾里,常与鹿豕为群行。

有时片月随杖屦,飘飘洒洒欲仙去。

去寻杖锡四明中,听取怡云末后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史浩所作,名为《走笔次韵寄平元衡禅老》。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对友人平元衡禅老的深情厚谊和对其诗才的赞赏。

首句“年来管城不脱帽,只羡夫君诗法好”表达了诗人对平元衡禅老诗艺的钦佩之情。管城,古代指文士,这里借指平元衡禅老。诗人感叹自己虽年岁已长,却未能在诗艺上有所突破,只能羡慕平元衡禅老的高超技艺。

接着,“怡云剥啄到云寮,始知春风属此老”两句,通过描述平元衡禅老来访的情景,进一步展现其诗才的魅力。怡云,形容诗人的雅致;剥啄,敲门声,这里比喻平元衡禅老的到来。诗人通过“始知春风属此老”的感慨,表达了对平元衡禅老才华的由衷赞美。

“忆昔代匮持钧衡,红尘瘦马太忙生”两句回忆了平元衡禅老过去在官场忙碌的生活,与现在归隐乡里的悠闲形成对比。代匮,指代官职;钧衡,比喻朝廷权力。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展现了平元衡禅老从繁忙官场到宁静乡间的转变。

“自从得请归吾里,常与鹿豕为群行”描述了平元衡禅老归隐后的田园生活,与鹿豕为伴,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这反映了诗人对平元衡禅老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有时片月随杖屦,飘飘洒洒欲仙去。去寻杖锡四明中,听取怡云末后句”两句,描绘了平元衡禅老夜晚散步时的景象,以及诗人希望追随其足迹,聆听其最后诗句的愿望。片月、杖屦、飘洒、仙去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平元衡禅老艺术境界的向往和敬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平元衡禅老深厚的情感和对其诗艺的极高评价,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戏酬张以道

新诗韵清越,宛若泗滨磬。

呼儿诵终篇,悠扬久无定。

浑欲挽斯人,岁晚共三径。

烂饮烟萝间,不知夕阳暝。

形式: 古风 押[径]韵

次韵张汉卿梦庵十八咏(其一)梦庵

兹庵路何许,云深不知处。

梦觉两俱忘,始可蓦直去。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语]韵

次韵张汉卿梦庵十八咏(其二)勤斋

默岂交摩诘,谈何事阿戎。

时行百物生,不息唯天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

次韵张汉卿梦庵十八咏(其三)妙用寮

空中一物无,于焉生万有。

向此求神通,杯棬即非柳。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