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乾隆皇帝在郊外巡视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对农业丰收的殷切期盼以及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首句“蓟野今年经两度”,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蓟野是古代北方地区,乾隆两次巡视此地,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关心。接着“苍山诏我无来去”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皇帝对山川的眷恋与不舍,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视与投入。
“春郊十雨兼五风,早计丰秋多黍稌”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雨连绵,春风和煦,预示着一个丰收的秋天即将到来,黍稌是古代常见的粮食作物,这里象征着丰饶的收成。
“夏末望霖恐致灾,中夜时深云汉虑”转入夏末,诗人担心雨水不足或过多会带来灾害,体现了他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对人民福祉的忧虑。
“无何得雨惜略迟,切廑闾阎鲜饶裕”描述了实际降雨的情况,虽然得到了雨水,但有些迟缓,让诗人感到担忧,担心这不足以满足百姓的需求。
“兹来历历阅村郊,高廪如京原屡遇”转而描写丰收的景象,粮仓堆积如山,多次遇到这样的丰收年景,展现了诗人对农业繁荣的喜悦。
“粒馀仍复孳鸡豚,衣厚知先毕租赋”进一步描绘了丰收带来的生活改善,不仅粮食充足,家禽也繁衍兴旺,百姓衣食无忧,提前完成了租税缴纳,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凭舆额庆为吾民,更希三白麦根护”表达了诗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好年景,保护农作物,确保粮食安全,为民众带来更多的福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乾隆皇帝对农业、民生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