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同庚友

淳祐初年同下生,已经三十七番春。

此身虽堕胡尘里,只是三朝天子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寄同庚友》由宋代末年至元代初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己身份和命运的深刻反思。

首句“淳祐初年同下生”,点明了与友人相识的起点,淳祐是宋理宗赵昀的年号,初年则暗示了两人在宋朝末期相遇,共同经历了时代的变迁。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暗含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已经三十七番春”一句,以“三十七番春”来比喻岁月的更迭,春去春回,象征着时间的无尽循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经历了多次春花秋月的更替,岁月的沧桑。

“此身虽堕胡尘里”中的“胡尘”借指蒙古军队南下的侵扰,形象地描绘了宋朝末年战乱频仍的社会背景。诗人在此自述,尽管身陷敌境,但依然坚守着自己作为宋朝天子之臣的身份,体现了其忠贞不渝的精神。

最后一句“只是三朝天子臣”明确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身份的定位,即使身处异族统治之下,他仍然自认为是宋朝的臣民,强调了对故国的忠诚和对身份的坚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沉的历史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忠诚的坚守,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个人情感色彩。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即事

旅琐曾听月下猿,至今触事即愁端。

北风昨夜无情甚,又作冬来一信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小春花

天地无情正北风,飞鸿哀咽乱云中。

此时纵使开千树,不及东皇一点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对菊四首(其一)

天风吹古秋,独立殿寒馥。

我父昔爱之,终身不忘菊。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屋]韵

对菊四首(其二)

受命太极前,立身晚秋后。

一朝扬清香,名动天下口。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