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人共讲《老子》诗

吾生幸凝湛,智浪纷竞结。

流宕失真宗,遂之弱丧辙。

虽欲反故乡,埋翳归途绝。

涤除非玄风,垢心焉能歇。

大矣五千鸣,特为道丧设。

鉴之诚水镜,法秽皆朗彻。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鉴赏

这首诗由魏晋时期的诗人湛方生所作,名为《诸人共讲<老子>诗》,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忧虑以及寻求精神净化的愿望。

首句“吾生幸凝湛”,诗人以自谦之语开篇,表示自己有幸在心灵深处保持宁静,暗示了对内心世界的珍视与追求。接着,“智浪纷竞结”描绘出外界纷繁复杂的思想潮流,如同波涛汹涌的智慧之海,让人难以辨清真伪,迷失自我。

“流宕失真宗,遂之弱丧辙”进一步阐述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容易失去本真的追求,仿佛在迷途中迷失方向,无法找到回归正道的道路。这种迷失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也反映了社会道德的普遍沦丧。

“虽欲反故乡,埋翳归途绝”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纯净心灵状态的渴望,但现实中的重重障碍使得这一愿望变得遥不可及。这里的“故乡”象征着内心的净土,而“归途绝”则形象地描绘出通往心灵净化之路的艰难与阻隔。

“涤除非玄风,垢心焉能歇”强调了清除心灵上的污垢和杂念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与净化,才能让心灵得以安宁。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呼吁,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

“大矣五千鸣,特为道丧设”引用《老子》五千言,指出这部经典正是为了解救道德沦丧的社会而诞生。《老子》作为道家哲学的重要著作,其深奥的智慧和对宇宙自然的深刻理解,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越世俗、寻找内心平静的途径。

“鉴之诚水镜,法秽皆朗彻”最后两句将《老子》比喻为清澈的水镜,能够映照出世间的一切,无论多么污浊的现象,在其面前都显得清晰透明。这不仅是对《老子》哲学思想的高度评价,也是对通过内省和遵循道义来净化心灵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内心世界和社会道德现状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精神净化的强烈渴望,以及对《老子》哲学思想的推崇与实践。它不仅是一次心灵的自我对话,也是对当时社会道德危机的一针强心剂,鼓励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坚守本真,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收录诗词(16)

湛方生(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东晋诗人。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据他的《庐山神仙诗序》提到“太元十一年”一语,可知他当生活于东晋后期,曾任西道县县令、卫军咨议,后辞官归隐。《隋书·经籍志》载《集》共10卷,今佚。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其诗9首,另有一些佚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其文和赋18篇

  • 籍贯:孝武帝时

相关古诗词

仲秋有秋色,始凉犹未凄。

萧萧山间风,泠泠积石溪。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发鞍踞平陆,秣马青山阿。

浊酒炙枯鱼,鼎食何必过。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鼓棹行游瞩。

形式: 押[沃]韵

怀归谣

辞衡门兮至欢。怀生离兮苦辛。岂羁旅兮一慨。

亦代谢兮感人。四运兮遒尽。化新兮岁故。

氛惨惨兮凝晨。风凄凄兮薄暮。雨雪兮交纷。

重云兮四布。天地兮一色。六合兮同素。

山木兮摧披。津壑兮凝冱。感羁旅兮苦心。

怀桑梓兮增慕。胡马兮恋北。越鸟兮依阳。

彼禽兽兮尚然。况君子兮去故乡。望归涂兮漫漫。

盻江流兮洋洋。思涉路兮莫由。欲越津兮无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