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

北窗轻幔垂,西户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

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翻译

秋夜蟋蟀声连连,南边邻居急捣衣。
思念你隔着重重障碍,夜夜徒然站立等待。
北窗轻薄帘幕低垂,西门月光悄悄洒进屋内。
哪知白露已降,坐着目睹台阶前渐渐湿润。
谁能长久忍受分离,秋天过尽冬天随即来临。

注释

秋夜:秋天的夜晚。
促织:蟋蟀,一种昆虫,常在夜间鸣叫。
南邻:南边的邻居。
捣衣:古时洗衣时用木杵在石板上敲打衣服以清洁,此处也指准备寒衣的动作,常含思念远方亲人之意。
思君:思念你。
九重:形容极远的距离或深重的阻隔,这里比喻相隔很远。
夜夜:每晚。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等待。
北窗:房屋北面的窗户。
轻幔:轻薄的窗帘。
西户:西面的门或窗户。
月光入:月光照射进来。
何知:哪里知道。
白露:夜晚温度下降后凝结在地面或植物上的露水,也指节气。
坐视:坐着看,表示事情发生而无能为力或不采取行动。
阶前湿:台阶前面变得潮湿。
谁能:谁能够。
长分居:长期分离居住。
秋尽:秋天结束。
冬复及:冬天又将到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里独自思考、怀念远方所爱之人的情景。诗人通过秋夜里的织女急促的鸣响和邻家女子匆忙地捣衣,传达出一种急迫和孤独的情感。思念之情如同隔着重重高墙难以触及,夜晚独自伫立,无尽的寂寞。

诗中通过北窗轻薄的帘幕与西边门扉透进来的月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哀伤的情境。白露下降,阶前湿润,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象征着思念之情如同夜露一般无声地积聚。

最末尾两句“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表达了诗人对久别重逢的渴望与无奈。秋天将尽,冬日又至,时间在不断流逝,而思念之情却无法随季节的更迭而消散。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孤寂的情感抒发诗作,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真实写照。

收录诗词(174)

谢朓(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字:玄晖
  • 籍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
  • 生卒年:464~499年

相关古诗词

送江水曹还远馆诗

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还上国诗

方舟泛春渚,携手趋上京。

安知慕归客,讵忆山中情。

香风蕊上发,好鸟叶间鸣。

挥袂送君已,独此夜琴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郡内高斋閒望答吕法曹诗

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

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

日出众鸟散,山暝孤猿吟。

已有池上酌,复此风中琴。

非君美无度,孰为劳寸心。

惠而能好我,问以瑶华音。

若遗金门步,见就玉山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夏始和刘潺陵诗

威仰弛苍郊,龙曜表皇隰。

春色卷遥甸,炎光丽近邑。

白蘋望已骋,缃荷纷可袭。

徒愿尺波旋,终怜寸景戢。

对窗斜日过,洞幌鲜飙入。

浮云去欲穷,暮鸟飞相及。

柔翰缜芳尘,清源非易揖。

回江难绝济,云谁畅伫立。

良宰勖夜渔,出入事朝汲。

积羽余既裳,更赋子盈粒。

椅梧何必零,归来共栖集。

形式: 古风 押[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