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祁顺为悼念周驸马德章的先兄德明方伯而作。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思。
首联“番水含悲远接淮,安阳北望恨难排”,描绘了诗人站在番水边,遥望遥远的淮河,心中充满了对逝者的哀伤与遗憾。这里的“番水”和“淮”都是地名,通过这两个地点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逝者远离的无奈和内心的痛苦。
颔联“眼中此老今何在,世上无人不动怀”,直接点明了诗人对逝者的思念之情。诗人看着眼前的老者(这里指逝者),心中不禁疑惑:他如今在哪里?在世上的每一个人,包括诗人在内,都为他的离去感到哀痛。这两句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颈联“列郡甘棠空蔽芾,千金宝剑已沉埋”,运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典故“列郡甘棠”出自《诗经》,原意是赞美官员离任后百姓怀念其政绩,此处借指逝者生前的政绩和影响;第二个典故“千金宝剑”则暗示逝者的财富或地位。这两句诗通过“空”和“已沉埋”的对比,表达了逝者虽已离去,但其影响和价值却依然存在,如同甘棠树和宝剑一样,永远被人们铭记。
尾联“悬知同气思尤切,影落残荆月满阶”,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逝者的思念之情。诗人预感自己与逝者之间的情感纽带将更加紧密,即使逝者已逝,但其形象如同月光下的影子,永远留在诗人的心中,无法抹去。这一联以月光和影子为喻,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永恒的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逝者的追思,表达了对生命、亲情以及历史记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