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周德夫见寄

自我官东南,久无西北书。

周郎纵横才,欬唾落明珠。

寄声相劳苦,敦厚不忘初。

穷山江莽苍,胸次亦宽舒。

念君怀白璧,故作裋褐趋。

秋官方按剑,不与计吏俱。

惊嗟相见晚,天子识严徐。

想当蒐逸民,耕钓起海隅。

鹤翎需啄饮,龟尾且泥涂。

功名好采来,五白成一呼。

小人丘壑心,日月半谢除。

何时真得归,猿鸟为先驱。

投身婴世故,葛蔓恐难图。

相思欲写寄,滴尽玉蟾蜍。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任职于东南之地,长久没有西北的消息。
周郎才华横溢,谈笑间便能说出珠玑妙语。
寄信向你表达辛苦,不忘初衷的敦厚情谊。
身处偏远山区江边,心中却也宽广舒畅。
思念你如同怀揣白璧,故而穿着简朴衣裳来访。
秋季官场如按剑戒备,不随计吏一同出行。
感叹相见太迟,天子深知你的严谨和深沉。
想象你在搜罗隐逸之士,从海边开始耕耘垂钓。
鹤需要饮水,龟尾也要沾泥,寓意生活琐碎。
追求功名如同采摘,一呼即得五白回应。
小人心中藏有丘壑,时光荏苒,岁月已去半数。
何时才能真正回归,让猿鸟引领道路。
投身世俗,世故繁多,恐怕难以摆脱。
思念之情想要写下寄给你,却让玉兔的泪珠滴尽。

注释

官:任职。
书:书信。
周郎:指周瑜,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明珠:比喻珍贵的话语或见解。
劳苦:辛苦。
敦厚:淳朴诚实。
宽舒:心境开阔舒畅。
裋褐:短衣,简朴的服装。
按剑:剑出鞘,警惕状态。
计吏:负责计算和文书的官员。
鹤翎:鹤的羽毛,象征高洁。
龟尾:龟的尾巴,象征稳重。
五白:指五种颜色的丝线,象征吉祥。
丘壑:比喻心中的志向或理想。
猿鸟:自然界的生物,象征自由。
葛蔓:葛藤,比喻复杂的人际关系。
玉蟾蜍:月亮,古人常以玉兔、玉蟾蜍等象征月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答周德夫见寄》。诗中,黄庭坚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周德夫的思念和对他们共同理想的共鸣。他提到自己在东南为官已久,未能收到西北的书信,赞赏周郎的才华横溢,如同明珠般璀璨。他们互相慰藉,不忘初衷,即使身处偏远之地,也能感到内心的宽广。

诗人以“念君怀白璧”表达对周德夫的敬仰,想象他在秋天执法时的威严,不同于世俗的计吏。他们感叹相见太迟,但相信周德夫定能如天子所识的严徐一般,搜罗贤才。诗人想象周德夫在海边耕钓的生活,寓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接着,诗人以鹤和龟的形象比喻,赞美周德夫的高尚品质,期待他通过努力获得功名。然而,他也透露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希望能早日归隐,让猿鸟引领。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周德夫的深深思念,想要将这份情感倾诉,却只能让玉兔的泪珠滴尽,寓意无法传达的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黄庭坚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答明略并寄无咎

可以忘忧惟有酒,清圣浊贤皆可口。

前日过君饮不多,明日解酲无五斗。

古木清阴丹井栏,夜来凉月屋头还。

论文拨置形骸外,得意相忘樽俎间。

冰壶不可与夏虫飨,秋月不可与俗士赏。

已得樽前两友生,更思一士济阳城。

虽无四至九卿之规画,犹有千秋万岁之真荣。

空名未食太仓米,今作斑衣老莱子。

卿家嗣宗望尔来,不独我闻足音喜。

西风索寞叶初乾,长铗归来亦罢弹。

穷巷蓬蒿深一尺,朱门廉陛高难攀。

吾侪相逢置是事,百世之下仰高山。

形式: 古风

答阎求仁

暮天携手步河梁,把酒淹留斜日光。

生当有别各异方,古人嗟此乐难当。

大梁嬉游少年场,春风花枝啭鹂黄。

节物谢徂岁渠央,来自江南登君堂。

秋气欲动闻寒螀,会几何日今别长。

与子观化言两忘,浩歌放船入莽苍。

绿藻刺眼红蕖香,湖月夜飞衣袂凉。

相从宴坐歌胡床,赠言锦绣邀报章。

君心温良志则刚,不能牛下学歌商。

欲谢世纷自翱翔,果行此策无乃良。

昔人所学浩渺茫,海涵地负无抵当。

弃捐其人及秕糠,帝王之功一豪芒。

既趋世故自遐遑,何异臧谷俱亡羊。

以生随之中道伤,止吾已知终必亡。

我亦闻之未能行,慨今无策可伏藏。

身随衣食叶南阳,脱身自当及康强。

不待齿疏发苍浪,优游濠上如惠庄,论交莫逆与子相。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答黄冕仲索煎双井并简扬休

江夏无双乃吾宗,同舍颇似王安丰。

能浇茗碗湔祓我,风袂欲挹浮丘翁。

吾宗落笔赏幽事,秋月下照澄江空。

家山鹰爪是小草,敢与好赐云龙同。

不嫌水厄幸来辱,寒泉汤鼎听松风,夜堂朱墨小灯笼。

惜无纤纤来捧碗,惟倚新诗可传本。

形式: 古风

葫芦颂

大葫芦乾枯,小葫芦行酤。

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

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

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