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与印学正》由宋代诗人释元肇所作,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个人修为的深刻思考。
首联“郢手由来善运斤,楚天空阔鹗书频”,以郢地巧匠善于使用斧头的典故,比喻印学正(即诗人自己)在学问上的精熟与高超,同时以楚天广阔、鹗书频繁的景象,象征着广阔的学术天地和勤奋不息的学习精神。
颔联“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虱聊为地上臣”,运用蛟龙与虮虱的对比,蛟龙非池中之物,暗示真正的才智之士不应局限于小环境,而应追求更广阔的舞台;虮虱虽小,却作为地上之臣,也暗含即使身处低微,亦能尽职尽责之意。
颈联“细雨斜风潜入夜,岸花汀草已知春”,描绘了一幅春夜细雨斜风、岸上花朵与草丛在静谧中感知春天来临的画面,既富有自然之美,又蕴含着时间流转、万物复苏的哲理,象征着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尾联“君如不负虚前席,治体当言寝积薪”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印学正能够不负众望,像古代贤者一样,为国家治理提出真知灼见,如同积累柴薪以备冬寒,预示着对印学正未来贡献的期待与鼓励。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印学正的期许,也蕴含了对个人修为、社会责任以及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寓意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诗风的雅致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