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读理斋常太翁先生爱吟草殉节录赋赠(其四)

忠魂今尚在,漫道死无传。

浩气冲巴月,丹心映蜀天。

名犹惊众畔,义岂愧前贤。

紫诰当年至,簪缨锡冑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段瑄为纪念理斋常太翁先生而作,表达了对先生殉节精神的深切敬仰与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不屈的精神风貌。

首联“忠魂今尚在,漫道死无传”,开篇即点明主题,赞扬先生虽已逝去,但其忠诚的灵魂依然存在,其事迹不应被遗忘。这里的“忠魂”不仅指先生个人,也象征着一种崇高的道德理想和牺牲精神,强调了先生的牺牲并非无名无闻,而是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颔联“浩气冲巴月,丹心映蜀天”,进一步描绘了先生精神的崇高与伟大。浩气冲天,象征着先生的正直与勇气;丹心映照蜀地的天空,寓意其赤诚之心如同火焰般燃烧,照亮了整个蜀地乃至更广阔的空间。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颈联“名犹惊众畔,义岂愧前贤”,表达了对先生名声与德行的高度评价。即使先生已经离世,其名声仍然震撼着周围的人们,其行为之高尚甚至超越了前人的典范。这里既是对先生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精神价值的普遍认可,体现了道德力量的深远影响。

尾联“紫诰当年至,簪缨锡冑绵”,以具体的事件作为收束,暗示了先生生前曾获得过朝廷的褒奖,其家族也因此得到了荣誉。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历史的真实感,也从侧面反映了先生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同时,“簪缨锡冑绵”也象征着先生精神的传承与延续,预示着这种高尚品质将在后代中得以发扬光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理斋常太翁先生事迹的深情追忆和高度赞扬,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英勇与高尚,也传递了对忠诚、正义、荣誉等传统美德的深刻颂扬,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

段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崇庆牧常公殉节诗

六月征蛮传羽檄,打箭炉中夜鸣镝。

碉楼盘聚两川间,敢与六军争劲敌。

谁为传饷万马屯,峨峨栈道黄云昏。

风吹绝塞旌旗动,月落危城笳鼓喧。

豨突鸱张势狡谲,变起仓卒心胆裂。

奋臂一呼常刺史,提刀骂贼齿流血。

同难二十有六人,临危公独无逡巡。

逆酋肆毒交矢石,被创而死伤孤臣。

浣花溪畔荒祠古,欲招忠魂泪如雨。

至今昔岭枫林深,日暮哀哀啼杜宇。

形式: 古风

读常君殉难遗诗题后

黑风摧营云破墨,慷慨从军命如纸。

上马杀贼贼势众,此日常公为忠死。

伊昔常公来辽东,挟策上奏长安宫。

秋月春风称意日,天街十里香尘红。

一麾远赴巴蜀道,到处甘棠思拜召。

蠢彼丑类稽天诛,蚁自营营蜂亦闹。

常公矢劳供转输,性命直与刍粮俱。

何来鼠子敢窥窃,横刀裂眦争须臾。

乃知大义发大勇,科第须教名节重。

尤荷天朝报锡殊,生气如存死无痛。

诗编磊落钦璠玙,报国不愧文章誉。

读公遗诗酹公酒,大星晱晱灯残孤,金旂风辔公归乎。

形式: 古风

题四川崇庆牧常君殉节纪略后(其一)

难臣珥笔久名钦,魂散巫阳不可寻。

鸢堕蛮江荒徼梦,鹤归辽海故乡心。

战场终古流残泪,斋馆从今罢苦吟。

此日浣花同庙食,灵旗风雨夜应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题四川崇庆牧常君殉节纪略后(其二)

蜂聚蚁屯万马喧,阿谁裂眦在军门。

鸿毛己掷孤臣命,凤诰频颁圣主恩。

昔岭干戈飞碧血,浣花俎豆慰忠魂。

年年巫峡行人泪,听彻啼鹃日易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