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子月六日伊吾旅次被命回京以四五品京堂用纪恩述怀二首(其二)

大树营门礼数宽,将军揖客有南冠。

非徒范叔绨袍赠,不待冯谖剑铗弹。

夙世因缘成缔合,一心推挽愧衰残。

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林则徐所作的《乙巳子月六日伊吾旅次被命回京以四五品京堂用纪恩述怀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林则徐在旅途中接到回京命令时的情景和心情。

首句“大树营门礼数宽”,描绘了林则徐在行军途中的场景,通过“大树”、“营门”和“礼数宽”三个词,营造出一种庄重而有序的氛围,暗示了军队的纪律严明和对上级命令的尊重。

接着,“将军揖客有南冠”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林则徐作为将军,在接待客人时的礼仪之周到,同时“南冠”一词也暗含了被俘之意,此处可能寓指林则徐在特殊时期的身份转变或遭遇。

“非徒范叔绨袍赠,不待冯谖剑铗弹”两句,引用了范蠡和冯谖的典故,前者指的是范蠡在贫困时得到好友范叔的绨袍赠予,后者则是冯谖为孟尝君弹剑求官的故事。这两句诗表达了林则徐在困难时刻得到帮助的感激之情,并且强调了这种帮助并非偶然,而是基于深厚的情谊和相互扶持。

“夙世因缘成缔合,一心推挽愧衰残”两句,进一步揭示了林则徐对于命运安排的理解和内心的感慨。他认为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基于前世的缘分,而这种缘分促成了彼此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身能力有限的自谦,以及对能够得到他人帮助的感激之情。

最后,“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两句,描绘了林则徐在即将离开时的场景。他回顾着旅途中的景色,尤其是那巍峨的格登山和流淌的伊江水,心中充满了不舍和回忆。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也象征了林则徐对过往经历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典故运用,展现了林则徐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哲思,既体现了个人的感慨,也蕴含了对友情、命运和国家责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31)

林则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又字少穆、石麟,、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 字:元抚
  • 籍贯:晚号俟村老
  • 生卒年: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

相关古诗词

松树塘万松歌

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

千松万松同一松,千悉直上无回容。

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

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赤迎日。

无峰无松松必奇,无松无云云必飞。

峰势南北松东西,松影向背云高低。

有时一峰承一屋,屋下一松仍覆谷。

天光云光四时绿,风声泉声一隅足。

我疑黄河翰海地脉通,何以戈壁千里非青葱。

不尔地脉贡润合作天山松,松干怪底一一直透星辰宫。

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

看峰前行马蹄驶,欲到青松尽头止。

形式: 古风

庙尔沟道中

回骖南下土门沟,宿雨初晴景倍幽。

夕日渐看遮树外,残云依旧敛峰头。

高坟峻岌插危汉,古佛庄严俯碧流。

笑我栖迟空半载,山川奇绝未经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东行巡屯

驱车临沙碛,残月尚朦胧。

九夏祁连雪,凌晨闾阖风。

疏杨垂弱缕,野卉弄轻红。

塞上悲秋客,凄凉孰与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巴里坤野宿

漠暖百花红,禽声细雨中。

海光飞白马,山气吐黄虹。

麦露浮晴野,松云幂晚空。

疏林隔渔火,几处似江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