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寻秋去,著屐到南徐。
寺寺白云遥对酒,山山红树缓停车。江月更清虚。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寻秋之旅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
“寻秋去,著屐到南徐。” 开篇即点明了季节与行踪,诗人踏着木屐,前往南徐寻找秋天的足迹。南徐,古代地名,此处借指江南,以表现秋天的美丽景色。
“寺寺白云遥对酒,山山红树缓停车。”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途中所见的美景。在一座座寺庙之间,白云悠悠,仿佛与远处饮酒的人遥相呼应;山峦之上,红叶满树,诗人缓缓停车,欣赏这如画的秋色。这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
“江月更清虚。” 最后一句,诗人将目光转向江面,月光洒在江面上,使得整个江面显得更加清澈空灵。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夜晚江面的静谧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寻秋之旅的愉悦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赞叹,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情趣的品味。
不详
[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字季角。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岁。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与修明史,撰述最富。吏才尤通敏。旋罢归,杜门谢宾客,昼治经,夜读史,日事研究,锐意成一家言。方三年,遽得疾卒。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时称“二汪”。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残腊尽,兀自射州城。
久客不闻江雁过,思家愁看海潮生。归路雪初晴。
轻帆落处斜阳快。夹岸柳条都败。雪厚板桥压坏。
村酒停灯卖。寒星苦月长湖外。负却孤眠愁债。
此夜寂寥情派。料得双鸥解。
碧虚窗掩夜寒多。空房愁奈何。玉钗初卸手重呵。
金猊香未过。看月魄,抱云和。含情晕眼波。
连衣斜拥翠衾窝。今宵来梦么。
郎爱看侬面。只有盘龙见。拂拭小窗前。
清辉夜夜圆。两心常共对。不许私相背。
若漫起疑猜。还郎玉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