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宿于明溪寺时,游历珍珠岩的所见所感。首句"苍崖乳溜渍苔乾"写出了山崖上湿漉漉的石缝中青苔已干,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岩壁的湿润与岁月的痕迹。次句"阴壑埋光生夏寒"进一步描绘山谷深处光线微弱,夏日仍有凉意的奇特景象。
第三句"殷孽可怜添石㾦"中的"殷孽"可能指的是深藏在岩石缝隙中的水滴,"添石㾦"形容其不断侵蚀岩石,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感慨。"飞鼯亡赖扑镫阑"则借飞鼯(一种松鼠)的顽皮动作,增添了动态和趣味性,暗示了环境的静谧与生机。
第五句"何如藻井铺霞绮"运用比喻,将山岩比作华丽的藻井,霞光斑斓,犹如织锦,描绘出珍珠岩在阳光照射下的美丽景色。"自敞珠宫迓日丹"则将山岩比作明珠宫殿,迎接朝阳的到来,显得神圣而瑰丽。
最后两句"读易幽篁双径锁,当时悔不访仙坛"表达了诗人沉浸在阅读《易经》的宁静中,竹径深深,若有所悟,遗憾未能早些探寻这如仙境般的珍珠岩,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的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珍珠岩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哲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