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直北天低见碛山,黄河南下曲如环。
白榆夜杂雕戈戍,青草春稀牧马还。
寒吹满空云出塞,暮天无色日平关。
千秋犹对秦时月,多少功名大漠閒。
这首诗描绘了北方边塞的景象,诗人姚鼐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苍茫而辽阔的画面。"直北天低见碛山",写出了北方天空之低,连绵的沙漠山峦清晰可见,展现出地域的开阔与壮丽。"黄河南下曲如环",运用比喻,将黄河的蜿蜒曲折比作玉带般环绕,形象生动。
"白榆夜杂雕戈戍",夜晚的白榆树下,戍楼的兵器闪烁,透露出边疆的军事氛围。"青草春稀牧马还",春天的青草稀疏,映衬着归来的骑兵,流露出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宁静。
"寒吹满空云出塞,暮天无色日平关",寒冷的北风吹动,云朵越过边关,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太阳缓缓落山,渲染出一种苍凉而沉寂的气氛。
最后两句"千秋犹对秦时月,多少功名大漠閒",诗人感慨历史长河中,秦时的明月依然照耀,边关的功名利禄在这样的大漠背景下显得微不足道,流露出一种超脱与淡然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榆中》通过描绘边塞景色和生活,寓含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价值的深沉思考。
不详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中山王亦起临濠,万马中原返节旄。
坊第大功酬上将,江天小阁坐人豪。
绮罗昔有岩花见,钟磬今流石殿高。
凭槛碧云飞鸟外,夕阳天压广陵涛。
湖海茫茫晓未分,风烟漠漠棹还闻。
连宵雪压横江水,半壁山腾建业云。
春气卧龙将跋浪,寒天断雁不成群。
乘潮鼓楫离淮口,击剑悲歌下海濆。
辽阔山川纵远游,又欹风帽过邳州。
千秋遗迹寻黄石,一片寒阳下白楼。
难得真龙逢汉帝,易将穷虎缚温侯。
英雄潦倒寻常事,惜与曹暪作画筹。
杨刘兵度大梁危,饮泣犹当奋一麾。
乱世鸟飞难择木,男儿豹死自留皮。
天连白草横残垒,日落阴风拥大旗。
莫问夹河争战地,浑流徙去黍离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