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赋黄东发湖山精舍

断鳌奠极戏者谁,岷山如龙万里驰。

大江之阳起衡岳,崒嵂散作千委蛇。

直趋四明卓秀伟,二百八十峰参差。

潮江合捧山驻脚,伏脉分行东西支。

东或峨眉或凤翼,□□万顷琉璃陂。

二灵龟浮挟霞屿,大涵回顾藏崄巇。

我昔经行一俯仰,问百年前□何其。

迩来世变那可道,前辈风流归春澌。

山川无言黯失色,徒使旁观重歔欷。

西来诸峰江之外,独抱古青何巍巍。

远踏渤澥瀰湠漫,近枕慈水清涟漪。

平生听人历铺说,屐齿欲到足犹縻。

况彼地灵所融结,是为之越老屈奇。

且闻胜处巧著屋,包括光景无馀遗。

几年期我数语赘,终恐摸索非真知。

忽焉自省笔自舞,但说此翁他何疑。

怪石棱棱耸瘦骨,秀色隐隐开疏眉。

宽旷能容万壑赴,峭特雄压千秋卑。

云雨蓄泄大功用,波涛变化皆文辞。

上而层阴入凤凰,下而瑞脉生兰芝。

浮□蔼蔼自来去,本相不受时牡脂。

晓猿不惊鹤不怨,幽花野草芳菲菲。

以所见见有如此,又何以观山水为。

君不见苏子由诣京师,自谓终南嵩华虽已见,不若得见韩公琦。

又不见欧阳公赠别时,说道庐山高哉几千仞,即此便是刘凝之。

我翁视此亦何愧,愧我芜拙欠发挥。

若曰湖山精舍自品题,自有黄曹二贤之长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宋诗《寄赋黄东发湖山精舍》是陈著所作,诗人通过对湖山精舍的描绘,展现了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句“断鳌奠极戏者谁”,以奇特的想象开启,仿佛在询问天地间谁能驾驭这如龙腾跃的岷山。接下来,诗人描述了长江、衡岳、四明山等名胜的雄奇景色,以及山势的蜿蜒曲折。

诗中提到的“伏脉分行东西支”、“峨眉凤翼”、“琉璃陂”等,形象生动,展现出山川的广阔与秀美。诗人感慨岁月变迁,前辈风流已逝,而山川依然静默无声,引人叹息。湖山精舍则如一位孤独的守护者,屹立江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诗人回忆自己曾游历此地,不禁对过去的时光和先贤们的风范心生敬仰。他感叹湖山之美难以言表,期待有人能更深入地描绘和理解。最后,诗人以苏轼和欧阳修为例,表达自己对湖山精舍的赞美,认为它如同苏轼所说的终南山、嵩华山,或是欧阳修笔下的庐山,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引用,表达了诗人对湖山精舍的热爱和对其文化意义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寄赋慈溪沈氏爱菊序

我不识爱菊,却与菊相识。

寒前后著花,土中央为色。

微苦养长寿,晚香擅清德。

滔滔彼世人,方为桃李役。

谁能起渊明,参到菊太极。

形式: 古风

寄题剡竺贯之书堂

一片心田种善根,粲为枝叶有儿孙。

人从今日封培去,百世金庭好石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梅山弟家醉中

意行无定处,适口无夙嗜。

门外自风埃,山中有馀地。

事事皆顺境,物物皆真味。

梅山今何人,而我亦同数。

麋鹿所惊怪,草木或不置。

一杯复一杯,闺中笑声沸。

古道固如此,乃有此同气。

谓我且须留,崦嵫红未坠。

形式: 古风

深出赘归省再往妇氏家

父子恩爱重,人生别离苦。

惟汝善事我,我亦深爱汝。

我年今七十,又有多病母。

出赘非汝心,事有难直取。

寸步安可离,而乃江山阻。

忆昨汝归时,大暑走风雨。

身如出水荄,淋沥带泥卤。

弱质又逃病,老怀方免虑。

胡为有力者,夜半负箧去。

本自无完衣,转使时赤露。

命穷不可医,眉攒若为诉。

我心愈恻恻,还送汝行路。

奈何其奈何,听我细分付。

出入谁能无,归期况堪数。

远游必有方,无愧圣人语。

得失亦何常,翕然云散聚。

不见古君子,堕甑宁复顾。

贤哉汝妇翁,可以就规矩。

瑟琴相好合,更闻汝得妇。

足宽父母心,百里在庭户。

谨勿困閒愁,宗事要担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