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藕”为咏物对象,诗人方一夔在宋末元初时期创作了《世之咏物者采春花而落秋实余欲矫其失作冬果十咏》系列,此为其中第九首,专咏“藕”。诗中通过描绘藕的生长过程和特性,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辛苦学淘河,寻根不仗柯”,形象地描绘了藕在泥泞中艰难生长的情景,它不依靠外力,而是凭借自身的努力,深入泥土深处寻找生长的根基,体现了藕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接着,“千虬蟠下土,尺玉浸清波”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藕根深扎泥土,如同龙蛇蜿蜒盘旋,而其嫩芽则在清澈的水中轻轻摇曳,展现出藕既深藏于地,又与水亲近的自然状态。
“自笑抽丝乱,从渠凿窍多”两句,诗人以自嘲的口吻,描述了藕在生长过程中,内部结构复杂,仿佛是自己编织的乱丝,而外部则有许多孔洞,象征着藕的内部与外部世界相互交织,既有内在的秩序,也有对外界的开放。
最后,“谁分冰片片,一醉洗沉疴”两句,诗人借藕的形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藕在冬季依然保持其清脆的质地,如同冰片般晶莹剔透,诗人以此比喻,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强。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希望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能够洗净心中的烦恼与病痛,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藕这一自然物象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藕的独特魅力,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