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答梁颙若》由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描绘伏波桥、石湖湾、白浪、青山等自然景象,以及坠叶、衰杨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伏波桥侧石湖湾,生长难忘是此间”,开篇即点明地点,伏波桥和石湖湾成为诗人成长记忆中的重要地标,暗示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颔联“穷海见闻唯白浪,孤城表里出青山”,通过“穷海”、“白浪”、“孤城”、“青山”的对比,展现了广阔无垠的海洋与孤独矗立的城池,以及背后连绵不绝的山峦,营造了一种壮阔而孤寂的意境,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经历的感慨。
颈联“身同坠叶犹知本,老对衰杨自怯攀”,以“坠叶”和“衰杨”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个体在时间流逝中的脆弱与无奈,即使年岁已高,面对曾经熟悉的环境或事物,内心仍会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恐惧与不舍,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尾联“频得瑶缄远相待,好秋端为故人还”,则直接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期待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愿望。瑶缄,指珍贵的书信,好秋,则是美好的季节,诗人希望在秋日里与友人重逢,共赏佳景,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个人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深情回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