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内子王华姜(其十三)

清明节已届,雨露使心悲。

外舅与外姑,野祭今同谁。

汝生治酒食,汝死魂无衣。

骸骨傍先公,安此南海湄。

扶胥云惨惨,黄木风凄凄。

万里归成妇,袝葬固其宜。

大恩虽未卒,孝媛名已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哭内子王华姜》组诗中的第十三首。诗中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描述主人公对外婆和外公的祭奠,以及对亡妻王华姜的深切哀悼,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首句“清明节已届,雨露使心悲”点明了时间背景——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这不仅象征着自然界的哀伤,也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痛。接下来,“外舅与外姑,野祭今同谁”表达了诗人对于已故长辈的思念,以及在野外祭拜时的孤独感,暗示了亲人离世后留下的空虚与寂寞。

“汝生治酒食,汝死魂无衣”这一句,诗人从生前与死后的对比中,表达了对妻子生前照顾与死后关怀的深情。妻子在生时为家庭操劳,死后却无人能为她披上衣物,这种对比强烈地体现了诗人对妻子的爱与哀思。

“骸骨傍先公,安此南海湄”描绘了妻子的安息之地,与先辈们相邻,寄托了诗人希望妻子能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宁的愿望。“扶胥云惨惨,黄木风凄凄”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氛围,云层低垂,黄木摇曳,风声凄厉,这些意象都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悲痛。

最后,“万里归成妇,袝葬固其宜”表达了诗人对妻子远嫁他乡成为自己妻子的感慨,以及对妻子死后合葬的安排,认为这是符合传统礼俗的做法。“大恩虽未卒,孝媛名已垂”则是对妻子深沉的感激与敬仰,即使她未能完成所有恩德,但她的孝顺与贤淑之名已经流传下来,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清明祭扫、亲人离世、夫妻情深等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妻子的深深感激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无常、亲情珍贵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陈恭人挽诗(其一)

娥娥文简孙,厥云陈恭人。

肃雍秉令德,弱笄四教敦。

惟膏不厌鲜,惟兰不厌芬。

冰清而玉映,来为君子嫔。

君子结大义,患难来方殷。

皇舅为邦家,战死未归魂。

羽林一孤儿,衰绖往从军。

妾身殊不幸,茕独当青春。

形式: 古风

陈恭人挽诗(其二)

凤凰卵不完,一朝巢倾覆。

君舅已国殇,君姑亦无禄。

两雏羽未成,啾啾在沟渎。

大雏乃儿夫,弋人慕其肉。

妾父为朱家,任侠轻金玉。

努力救遗孤,恩义一何笃。

君子怀父冤,水深伤独漉。

妾亦愿损躯,报雠持剑槊。

雄儿命苦屯,郁郁居林谷。

形式: 古风

陈恭人挽诗(其三)

君子生多才,夫妇以文娱。

五经而六纬,博雅为大儒。

白鹄负其雌,五步一踟蹰。

终然为王事,琴瑟成离居。

初生黄口儿,君在潇湘湄。

再生一女子,君在河之涘。

荼苦妾自甘,孤茕谁为理。

蕙草一朝摧,临危泪如水。

形式: 古风

陈恭人挽诗(其四)

丈夫为干将,妇人为莫邪。

雌雄中道别,何以报王家。

妾身久婴疾,针药难屡加。

彩镜失鸾影,朱颜凋蕣华。

阴啸召君魂,阳呼召君魄。

冉冉去何之,黄泉遂永隔。

恸哭摧心肝,独生亦何益。

皇天忌燕婉,佳人殊不惜。

死为苟奉倩,从子归窀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