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徐元文的《秋日杂感(其三)》描绘了秋季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金风阊阖授衣初”以金风(秋风)和阊阖(宫门)起笔,暗示季节更替,朝廷官员开始发放冬衣,暗含民生之事。接下来,“陇亩荒芜足感歔”描述田野荒凉,表达了对农业生产凋敝的忧虑。
“淮右人民祈石燕,江州车马就河鱼”两句通过淮右地区百姓祈求石燕(传说中的神鸟,象征丰年)和江州人捕捞河鱼的生活画面,展现了民间对食物的迫切需求,反映出社会动荡时期人们的艰辛生活。
“大农孰问长平粟,左藏仍编会计书”一句,大农指负责农业的官职,长平粟指的是战国时赵国因长平之战而储备的粮食,这里借古喻今,表达对国家粮库管理的质疑。左藏则是古代掌管国家财政的机构,会计书则暗示官僚机构仍在忙于账务,未能解决民生疾苦。
最后两句“但得政苛非猛虎,甘将膏血佐储胥”直抒胸臆,诗人认为只要苛政不甚于猛虎压榨,即使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也愿意支持政府官员为国家储备物资,体现了他对公正政治的期待和对民生的关注。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沉郁,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民生疾苦和诗人对政治改革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