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在朝廷中任职时的回忆,以及后来被贬谪的遭遇。首句“忆昔东班贺紫宸”,诗人追忆自己曾经在皇宫中参与朝会,祝贺君王的盛事,那时的气氛庄重而祥和。接着,“和风佳气净无尘”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龙墀初下觚棱日,雉扇齐开玉座春”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皇宫的壮丽景象。龙墀,指宫殿前的石阶;觚棱,宫殿檐角上的装饰;雉扇,宫廷大门上的装饰性屏风。这些细节的描绘,展现了皇宫的宏伟与庄严。同时,“玉座春”一词,以春天的温暖比喻君王的恩泽,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尊敬之情。
然而,好景不长,诗人随后经历了被贬谪的命运。“接武九霄曾近侍,投荒三载作流人”两句,描述了诗人从高位跌落至被流放的悲惨境遇。接武,意为紧跟其后,形容在朝中地位显赫;九霄,指天空的最高处,这里借指朝廷的高位。这两句通过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荣华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奈。
最后,“穷通忤合虽天理,俯仰寻思不为身”两句,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深刻思考。穷通,指人生的顺逆;忤合,指事物的相违或相合。诗人认为,人生的起伏变化是天理的安排,即使深思熟虑,也不应仅仅为了个人的得失。这种豁达的态度,显示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过往辉煌岁月的怀念,以及面对人生低谷时的坚韧与超脱,是一首情感丰富、寓意深刻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