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紫帆结想西湖,填此词见示,余亦柳莺心许,梅鹤神交者也。依韵答之

南渡当年,湖山只解,玉成词友。松云白首。

老仙多半吟瘦。

销金锅里销家国,销得尽红鹃泪否。

只苎萝斜照,一般贫贱,浣纱春手。雨后。香尘旧。

想苏小妆楼,依然垂柳。花赀若有。莺边来作邻叟。

飘零自是才人福,落得伴寒梅睡久。

算我辈忒无聊,万里蛮村问酒。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易顺鼎所作,名为《月下笛·紫帆结想西湖》。诗人以西湖为背景,通过回忆南渡时期的历史和个人经历,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词友的深情。"湖山只解,玉成词友"描绘了湖光山色见证词人的友情,"松云白首"则暗示了岁月流转与词人的老去。

"销金锅里销家国,销得尽红鹃泪否"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对国家衰亡的哀痛,以及对红鹃啼血象征的悲凉情境的想象。"苎萝斜照,一般贫贱,浣纱春手"借西施的典故,寓言自己与词友同样身处困境,但保持着高洁的情操。

"雨后。香尘旧"引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苏小妆楼,依然垂柳"借苏小小的典故,寄托对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花赀若有,莺边来作邻叟"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使飘零,也能与莺花为伴,享受孤独中的宁静。

"飘零自是才人福,落得伴寒梅睡久"流露出诗人对命运的理解,认为自己的漂泊生涯也是一种福分,能与梅花共度寒冬。最后,诗人感慨"算我辈忒无聊,万里蛮村问酒",表达出在偏远之地的孤寂与寻求慰藉的愿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既有历史沧桑感,又蕴含着词人的人生哲理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如梦令

昨夜花阴月浅。梦到谢娘庭院。

瘦了小腰支,人似绿云浑软。春短。春短。

愁满玉箫心眼。

形式:

忆旧游.春日题五榕江阁

正春沙有雁,晓树无莺,暗尽芳朝。

一尺桃花雨,恰吹愁成浪,流到诗桡。

东风百蛮如画,绿染瘴天娇。

奈官路斜阳,题红万里,鹃泪难消。

晴丝水窗凭,只隔望帘疏,载梦帆迢。

记向横塘过,负垂杨两岸,玉手亲招。

还将寄鸾残句,写上碧云梢。

渐人影都无,江心冷月孤荡潮。

形式:

高阳台(其一)上巳日紫帆同次香、敦甫江岸踏青,赋此调寄余古欢阁,即用原韵答之

寺顶鹃红,湖唇鸭绿,惊心此日重三。

瘴国山多,层层裹碧如蚕。

十年几赋燕台句,早箫街别味慵谙。

怎春深、惯试离悰,水北花南。

柔波照影词仙六,正蘋香夹坐,松吹分谈。

有个愁人,鹦林扫地差堪。

自怜不为听钟到,把禅天风信来探。

两边情、鸥雨跳沙,蜑月飞岚。

形式:

高阳台(其二)原韵柬紫帆

鸥社清缘,鹦林净业,依然旧影张三。

恨茧重重,词仙身世如蚕。

柔宵冷暖无人问,拥猩衾独自偏谙。

悄随他、万里游丝,飏到宣南。

落花风里侬先瘦,只听鹂欲醉,对燕疑谈。

细雨吹红,小桃可是能堪。

春愁似海连天绿,镇邀君打桨同探。

蓦惊心、人在高楼,瘴碧遮岚。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