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一百则(其二十九)

祖佛从来不为人,衲僧今古竞头走。

明镜当台列象殊,一一面南看北斗。

斗柄垂,无处讨。拈得鼻孔失却口。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重显的作品,以独特的禅宗视角探讨了佛性和修行的问题。首句“祖佛从来不为人”暗示佛性超越世俗的存在,不是为人的认知所能触及。接着,“衲僧今古竞头走”描绘出僧侣们在修行路上纷纷追求佛法真谛的场景。

“明镜当台列象殊,一一面南看北斗”运用比喻,将明镜比作清净的心灵,众生如象在其中显现,而每个修行者都像面对南方的僧人,仰望北斗,寓意寻找指引和方向。然而,“斗柄垂,无处讨”意味着即使有目标,也难以把握或实现,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难和不确定性。

最后一句“拈得鼻孔失却口”进一步深化了这个主题,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出在追求佛法的过程中,可能过于执着于某个细节(如“拈得鼻孔”),反而忽视了更为根本的智慧(“失却口”)。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对修行过程中的领悟与反思。

收录诗词(408)

释重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一百则(其七十六)

藏头白,海头黑,明眼衲僧会不得。

马驹踏杀天下人,临际者是白拈贼。

离四句,绝百非,天上人间唯我知。

形式: 偈颂

颂一百则(其十二)

金乌急,玉兔速,善应何曾有轻触。

展事投机见洞山,跛鳖盲龟入空谷。

花簇簇,锦簇簇,南地竹兮北地木。

因思长庆陆大夫,解道合笑不合哭。咦。

形式: 偈颂

颂一百则(其四十九)

来问若成风,应机非善巧。

可悲独眼龙,曾未呈牙爪。

牙爪开,生云雷,逆水之波经几回。

形式: 偈颂

颂一百则(其四十八)

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数不足。

少林谩道付神光,卷衣又说归天竺。

天竺茫茫无处寻,夜来却对乳峰宿。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