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郘亭诗后

精思窥洪濛,力抉天地根。

大哉杜韩业,俎豆百世孙。

若人生要荒,束发歌兰荪。

中道厌浮薄,冠佩朝厥尊。

鲸牙未能拔,此舌焉可扪。

斩斩百翻纸,滔滔江汉源。

泗渊揽百怪,古鬼生烦冤。

正苦太料理,结墙陈黄门。

迩来格一变,海波掀日翻。

截然提法律,万马腾中原。

曩者人所宝,百不十一存。

我欲全其碎,披沙拣更番。

嗒焉若自失,仰首鹍鹏骞。

乃知达神化,不与形色论。

会看晞汝发,长啸登昆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黎兆勋的《书郘亭诗后》,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深沉思考,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坚守,以及对个人追求的哲理探索。首句“精思窥洪濛,力抉天地根”展现了诗人深入探究宇宙奥秘的决心,接着赞美杜甫、韩愈等先贤的深远影响。诗人感叹人生短暂,主张早年即应致力于高尚品德,“束发歌兰荪”象征着纯洁的志向。

“中道厌浮薄,冠佩朝厥尊”批评社会风气的虚浮,表达出对尊崇道德的向往。然而现实中的困难重重,如“鲸牙未能拔,此舌焉可扪”,诗人以拔鲸牙为喻,揭示了改革的艰难。接下来,诗人笔触转至创作,将文字比作滔滔江汉源,寓意灵感之丰富。

“泗渊揽百怪,古鬼生烦冤”暗示历史的复杂与幽深,诗人感慨于历史的繁复与冤屈未解。他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写作态度,“正苦太料理,结墙陈黄门”,表示对过于繁琐的文风感到困扰。然而,诗人的风格发生了转变,“海波掀日翻”象征着革新与突破。

最后,诗人强调真正的艺术价值在于传达神韵而非形式,“截然提法律,万马腾中原”,并指出过去的瑰宝如今留存甚少,他决心在破碎中寻找完整,如“披沙拣更番”。结尾处,诗人以“嗒焉若自失,仰首鹍鹏骞”表达出超脱世俗的境界,认识到达到神妙境界的关键不在外在,而是内心的领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哲理,展示了黎兆勋对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20)

黎兆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子尹署古州训导

少壮寡朋友,席砚一子尹。

文字劣追攀,学问见绳准。

丛山气惨郁,足茧知步窘。

纡回待旁通,峭崿谢推引。

我师古人意,百困效一忍。

断彼径寸带,续此三绝纼。

兢兢三十年,微尚孰能泯。

萧条共迟暮,相贶以无尽。

形式: 古风 押[轸]韵

黄华老人画松歌

黄华老人腕是铁,画出松枝劲无敌。

一株横卧一株立,枝枝皆带风云色。

云南万岭松成林,高岩下壑苍龙吟。

西山数株更奇绝,蛟龙窟宅阴沈沈。

此图仿佛得其真,毋乃画师摄魂来寒岑。

昔人画松石作土,松气成龙石作虎。

此松写干石即根,飒飒寒枝战风雨。

滇人画松我未见,仰订往往留长绢。

人言瘦硬已通神,我觉离奇无直干。

李侯笔法翁能变。

形式: 古风

自沪州东归

岷山远夹双江流,奇秀直到江阳收。

岂无扁舟溯江上,凌云载酒思一游。

治平寺中塔铃语,风雨夜合南山头。

闭门一月病难出,更有人事催归舟。

思奇好异要有数,天不假汝空强求。

吾生去留缘作主,不必水有蛟龙山有虎。

故园得归姑早归,莫恋寒镫卧秋雨。

舟人鸣钲呼晓发,汉嘉西望重云结。

空江濛濛鸡一鸣,好在峨眉半轮月。

形式: 古风

送从弟莼斋从军

山川何处息戎马,儒冠不必谈风雅。

驼天台下表难成,念我头颅非壮者。

天末劳人怜汝才,慷慨挺出风尘下。

十年浪走我真痴,季也能贤心自写。

皖公山色清黄埃,李侯莫叟当世才。

与我交游招不去,片帆看汝西南来。

吾弟行踪不寂寞,我且为之歌徘徊。

不见云中两鸣雁,分飞千里流音哀。

男儿当为济世用,胆气不雄何异众。

中兴诸将岂从容,所嗟悲愤缠云梦。

相公襟抱真王佐,不日秣陵贼当破。

汝今名隶相公军,举酒堪为行子贺。

拨乱扶危须古豪,况今言路收刍荛。

孔璋行矣莫自失,爱吾剑气凌斗杓。

行逢故人问吟客,为道堪赋《平蛮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