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郑典的《张山人画松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松树画面。首句“高堂云气昼漠漠,四壁阴森满丘壑”以幽深的环境烘托出画作的神秘感,仿佛松树生长在深山之中。接着,“知是山人十八公,苍鳞紫甲纷披落”运用拟人手法,将松树比喻为山人十八公,形象地展现了松树的苍劲与奇特。
“一株如屈铁,瘦骨崚嶒藓皮裂”描绘了一棵如同铁铸般的松树,坚韧而孤独;“两株如老龙,尺幅飞腾雷电掣”则以龙的姿态形容另外两株松树,展现出其磅礴的气势和动态的生命力。诗人感叹“朱明赤帝烜南讹,烈日未得鞭羲和”,暗示松树不畏烈日,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
“耳边恍有翠涛出,置身忽在嵩山阿”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松涛声和嵩山的壮丽景色。诗人对画中松树的赞美深入到观者的内心,称其“精神入微妙,化夺天地工”,认为它超越了自然,达到了艺术的巅峰。
最后,诗人将张山人的画与古代画松大师偃与宏相提并论,认为后世难以找到能与之匹敌的画家。他提醒要妥善保存这幅画作,因为“神物由来鬼欲偷”,强调其珍贵。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赞美了张山人画松的技艺和松树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