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双亲远葬傍西岩,麦饭来迟每自惭。
愿得太平徭役少,结茅此地守松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双亲的深深怀念和对自己未能尽孝的愧疚之情。首句"双亲远葬傍西岩"描绘了父母的墓地所在,暗示了诗人与亲人已隔世,只能在远方凭吊。"麦饭来迟每自惭"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因不能及时祭扫而产生的自我反省和愧疚,这里的"麦饭"可能象征着简朴的食物,也暗指生活的艰辛。
后两句"愿得太平徭役少,结茅此地守松杉"则寄托了诗人对社会安宁和减少徭役的美好愿望,他希望能在一个太平盛世里,选择在此地简单生活,陪伴松杉,守护父母的陵墓,过上宁静的日子。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理想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了对亲情的怀念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具有一定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双亲已远弟兄稀,魂梦相逢似旧时。
茅屋数椽田二顷,白头犹受一安遗。
夜寒敢叹卧如弓,起傍残炉榾柮红。
童子偶看门外白,谁将琼玖赈诗穷。
夜雪茅檐积渐高,傍林时听折危梢。
南山石上双松树,莫更动摇仙鹤巢。
天上浮光带玉京,世间幻境入琼林。
冯夷夺得天孙巧,剪水飞花一夜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