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

贝叶三车少,华钟万石馀。

声仍到长乐,地合置精庐。

潇洒人王界,庄严学士书。

秋来霜落后,流响更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万寿寺的静谧与庄严氛围。首句“贝叶三车少”以“贝叶”象征佛法的传承,暗示寺庙内藏经丰富,但经过岁月的洗礼,仅存少数,体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接着,“华钟万石馀”则通过“华钟”和“万石”描绘出寺庙内钟声悠扬,石质建筑坚固,展现了寺庙的雄伟与久远。

“声仍到长乐,地合置精庐”两句,进一步渲染了万寿寺的声名远播,其钟声能够传至远处的长乐之地,同时也表达了对在这样神圣之地建立精舍的向往。这里的“精庐”指的是精美的修行之所,暗示了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修行者心灵栖息的理想之地。

“潇洒人王界,庄严学士书”则将万寿寺描绘为一个既洒脱又庄重的地方,是王侯贵族与学者文人共同敬仰与追求的精神家园。这里“潇洒”与“庄严”的对比,体现了寺庙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其对不同人群的包容与吸引。

最后,“秋来霜落后,流响更何如”以自然季节的变化作为背景,引出对万寿寺在不同季节中声音变化的想象。秋天霜降之后,自然界的声音或许会更加清晰,寺庙中的钟声与诵经声是否会更加悦耳动听?这一问,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融合的细腻感受,也寄托了对万寿寺美好未来的期待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万寿寺环境、氛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精神内涵,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4)

朱国祚(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渡江即事

无嗟风土异,已自邈关河。

村舍人烟少,旗亭酒幔多。

春寒芳草歇,天阔断鸿过。

长路方兹始,微名奈若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瀛洲亭对雨

秘阁清宵近,兰泉曲沼开。

宿烟生暮雨,新水长秋苔。

地向蓬莱接,波分太液来。

凭轩多爽气,疑在白云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晚投清江浦

淮水吞江浦,孤帆晚复开。

树移沙岸转,波逆海潮回。

人语迎村杂,渔灯拂棹来。

系舟犹未稳,寒漏已频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高邮湖

高邮初挂席,波起荡湖村。

远水浮天白,孤城过雨昏。

柳条依岸断,鸥鸟向人翻。

破屋稀烟火,淊淊消客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