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早发

早发潼关道,微风动林木。

长峡百里去,我行正仆仆。

大风变顷刻,万里惨以逐。

树杪闻过沙,何须问平陆。

我口不可开,我身只匍匐。

挽车两少年,行行亦长哭。

云是阌乡人,先世有官禄。

县官急边粮,十户九逃伏。

里长利赂钱,我故苦独速。

太平作男儿,庸调天亦福。

所恨身不长,筋力易羸蹙。

母寡已十年,萧条但空椟。

有田不得耕,有事在忽倏。

近岁严转输,使者日三复。

迢迢百里途,如历经纬轴。

我喉亢如火,我行迅如䎘。

吏来督我行,跃马恨不骛。

使者讨押钱,鞭挞褫我服。

我冤向孰陈,我泪向天瀑。

语终心益伤,声吞色犹恧。

我感少年语,涕泪泫如漉。

皇明百年来,万姓各安育。

草木亦有滋,少年尔曷蹙。

匈奴二三载,骄气如鹯鹔。

主将小儿行,焉能办鍭镞。

尔居见尔难,不见九边族。

一夫八人管,剥削尽膏肉。

往者禁军出,人家无完畜。

膂力代出役,瘁敝内供谷。

土炕亦见夺,何况妻与仆。

此本亡赖子,亡命入军牍。

三帅皆诡随,安知有钤束。

少年尔莫苦,主上正恭穆。

行当致雍熙,边庭永安肃。

尔身当不劳,尔家亦永复。

少年感我言,再拜向天祝。

愿主万年寿,保我有饘粥。

愿民如春草,长养无践殰。

挽车向西去,气色犹睦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潼关早发》,由明代诗人康海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清晨从潼关出发时所见所感,以及沿途所遇的民生疾苦,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的开头描述了清晨的景象:“早发潼关道,微风动林木。”清晨的微风吹拂着树林,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接着,诗人描绘了长途跋涉的艰辛:“长峡百里去,我行正仆仆。”百里的路程,行进艰难,诗人形容自己“我行正仆仆”,形象地表现了旅途的劳顿。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描述了途中遇到的大风:“大风变顷刻,万里惨以逐。”突然间,大风来袭,万里之遥的天空变得阴沉。诗人通过自然界的变幻,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

诗中还提到了潼关附近的阌乡,那里的人们因为边疆战事频繁,被迫逃离家园,生活困苦:“云是阌乡人,先世有官禄。县官急边粮,十户九逃伏。”县官为了征集边防所需粮食,导致百姓纷纷逃离,生活陷入困境。

诗人表达了对这些苦难百姓的同情:“我口不可开,我身只匍匐。”他无法开口诉说自己的痛苦,只能默默承受。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国家治理的忧虑:“太平作男儿,庸调天亦福。”

最后,诗人以对未来的美好愿景结束全诗:“皇明百年来,万姓各安育。草木亦有滋,少年尔曷蹙。”希望在皇明盛世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如同草木得到滋养一般。同时,诗人也寄语年轻人,鼓励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国家会走向繁荣昌盛,边疆得以安宁。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

收录诗词(227)

康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沜东渔父。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 字:德涵
  • 号:对山
  • 籍贯:陕西武功
  • 生卒年:1475--1540

相关古诗词

同段德光夜酌

白日西南驰,人生直如寄。

芳林春风发,百物畅以萃。

君心谐金石,良晤成斯醉。

于焉弥欢洽,倏忽老将至。

孔蹠今安存,何须辨真伪。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怀金可卿

忆昔与君别,悠忽今十年。

不能见颜色,徒存秋夕篇。

展玩泪沾臆,相思隔万川。

男儿奋迅虽有时,叹息君才诚绝弦。

竖儒仅能诵章句,腾踏青云凌钜贤。

珍味安能通俗口,广陵之散谁可传。

罕山金可卿,三原马溪田。

徒使高名贯星斗,科场不售惟我怜。

昔也令人羡三凤,今我孤骞情惘然。

相如既有凌云赋,讵待吹嘘方上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马天瑞还京

庚申长安一见君,知君气盖千人军。

正德八年定蜀贼,延绥健儿如虎奔。

此时天子方西顾,名公才将如云屯。

君从制帅适经过,老眼拂拭知有人。

果然三月破绵汉,遂令巴蜀无风尘。

向也王师亦尝奋,山东河北根株尽。

岂系将军纪律疏,由来战士骁腾靳。

扫荡宁夸廖贼收,笑谈直羡终郎俊。

渭水秦山壮气回,金台恒岳益崔嵬。

相逢意气还如昔,愧尔经邦济世才。

形式: 古风

秋风词

长安道上秋风起,吹入青门草靡靡。

客子携琴燕赵来,一感秋风心欲死。

鸣鞭跃马过我前,那堪杯酒重留连。

酒酣气发百志奋,谈笑须臾空百年。

坐中叹尔壮士心,人事何劳问古今。

张仓亦能论刑法,君平徒然卜六壬。

仲尼治国苦不称,曾参事母犹难信。

时势摧人著处生,英雄遇抑常迟钝。

南山磊磊云气横,寒泉湔湔终日鸣。

请君拂袖谢人世,与尔常为谷口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