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栽松六祖担柴赞(其三)

夯担不担柴,通经不识字。

新州路上人,中书堂里事。三更月照东禅寺。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了惠所作的《五祖栽松六祖担柴赞》系列诗中的第三首。诗的内容简洁而富有深意。前两句“夯担不担柴,通经不识字”描绘了一个奇特的形象,一个看似粗犷的人,扛着沉重的夯担,却并未从事伐木挑柴的劳作;相反,他通晓经典,却不识一字。这种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可能是一个深藏不露、学问高深的人物。

后两句“新州路上人,中书堂里事”进一步揭示了他的身份,他在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的路上行走,但他的心却在中书堂(古代官署,掌管文书和机要事务)的事务中,表明他可能是一位有着高尚追求的隐士或官员,过着看似平凡却内心充满智慧的生活。

最后,“三更月照东禅寺”以景结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月光洒在东禅寺,暗示主人公内心的清修与超脱,也给全诗增添了一层禅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刻画了一个深藏不露、学识渊博的人物形象,寓含了对高洁人格和内在修养的赞美。

收录诗词(193)

释了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五祖栽松六祖担柴赞(其二)

无柄锄头,无根松树。万古风规,一肩荷负。

至今夜夜黄梅雨。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文殊为龙女说法赞

作狮子吼,震龙王宫。说者如哑,听者如聋。

清凉山顶照明月,无垢世界生清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邓隐峰赞

金锡一震,虚空退听。百万雄兵,难破此阵。

一时游戏神通,未免旁观者哂。

形式: 古风

仙岩海山长老请赞

百炼金色不变,有人要见不得见,有底不愿见他面。

不识腕头力,多于弦上辨。

射透海山千万重,都来一只蓬蒿箭。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