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代张纲所作的《作亭池上日游其间颇觉自适》,描绘了诗人晚年在池边筑亭,寻求心灵寄托的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融的美好画面。
首句“岁晚穿池结小亭”,点明了时间背景和建造亭子的地点,岁末时节,池水清澈,小亭初成,为下文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地偏聊欲寄幽情”一句,透露出诗人选择偏僻之地建亭,旨在寄托内心深处的幽远情感,体现了其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虚檐风度披襟爽,曲岸波平照眼明”两句,运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亭子周围环境的清雅与宜人。风吹过空旷的亭檐,带来一丝凉爽,令人心旷神怡;曲折的岸边,波光粼粼,映入眼帘,明亮而清澈,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
“过我宾朋无厌数,傍人鸥鹭不须惊”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与朋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自然界的尊重。无论是来访的宾客还是周围的鸥鹭,都显得轻松自在,没有丝毫打扰,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待客之诚挚,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态的和谐态度。
最后,“圣朝乞得身闲散,便觉渊明是隔生”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满足感,以及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在这样的时代,能够获得身心的自由,享受闲适的生活,仿佛自己已经超越了世俗,达到了与古代隐士相似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致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自然和谐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