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亭池上日游其间颇觉自适

岁晚穿池结小亭,地偏聊欲寄幽情。

虚檐风度披襟爽,曲岸波平照眼明。

过我宾朋无厌数,傍人鸥鹭不须惊。

圣朝乞得身闲散,便觉渊明是隔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宋代张纲所作的《作亭池上日游其间颇觉自适》,描绘了诗人晚年在池边筑亭,寻求心灵寄托的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融的美好画面。

首句“岁晚穿池结小亭”,点明了时间背景和建造亭子的地点,岁末时节,池水清澈,小亭初成,为下文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地偏聊欲寄幽情”一句,透露出诗人选择偏僻之地建亭,旨在寄托内心深处的幽远情感,体现了其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虚檐风度披襟爽,曲岸波平照眼明”两句,运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亭子周围环境的清雅与宜人。风吹过空旷的亭檐,带来一丝凉爽,令人心旷神怡;曲折的岸边,波光粼粼,映入眼帘,明亮而清澈,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

“过我宾朋无厌数,傍人鸥鹭不须惊”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与朋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自然界的尊重。无论是来访的宾客还是周围的鸥鹭,都显得轻松自在,没有丝毫打扰,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待客之诚挚,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态的和谐态度。

最后,“圣朝乞得身闲散,便觉渊明是隔生”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满足感,以及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在这样的时代,能够获得身心的自由,享受闲适的生活,仿佛自己已经超越了世俗,达到了与古代隐士相似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致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自然和谐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

收录诗词(281)

张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喜归亭

君恩赐我老菟裘,旋筑池亭野趣幽。

地势曲连青嶂绕,波光环匝翠烟浮。

兴来樽酒随时办,客散琴书尽日留。

为问标题意何在,一生心足是归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袁仲诚见赠

解组清朝返旧乡,依然门巷接回塘。

閒身乍觉鸟声乐,缓步重寻花径香。

多谢故人停桂棹,何妨清夜醉霞觞。

新诗赠我光蓬屋,什袭应同夏后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再用喜归亭韵

晏子区区惜敝裘,吾衰亦恋故山幽。

得归更喜诗盈轴,任达宁须酒拍浮。

已纵虚名身外去,肯将俗物眼边留。

只惭老负君恩重,结草他年报未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张辅卿省试

明诏搜贤动四陲,西来一鹗冠群飞。

擅场笔势惊华省,发策才名上紫微。

无负题桥平日志,要看怀绶故乡归。

相逢肯惜倾家酿,已约莺花慎勿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