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二王只合为奴仆,何况唐碑八百通。
欲与此铭分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三十首。诗中,诗人将两位历史人物——二王(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与唐朝众多石碑相提并论,暗示他们书法技艺虽高超,但在历史长河中,或许仅能作为后世碑铭的奴仆。诗人进一步强调,如果要寻找书法艺术中那种超凡脱俗的“浩逸”风格,他推崇北朝的郑文公(郑羲,字景明,擅长书法),认为他的作品更为卓越。通过这样的对比,龚自珍表达了对北朝书法艺术的赞赏和对其独特风格的追求。
不详
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九流触手绪纵横,极动当筵炳烛情。
若使鲁戈真在手,斜阳只乞照书城。
诗谶吾生信有之,预怜夜雨闭门时。
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燕兰识字尚聪明,难遣当筵迟暮情。
且莫空山听雨去,有人花底祝长生。
连宵灯火宴秋堂,绝色秋花各断肠。
又被北山猿鹤笑,五更浓挂一帆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