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四首(其一)

山僧不会巧说,大都应个时节。

相唤吃碗茶汤,亦无祖师妙诀。

禅人若也未相谙,踏著秤锤硬似铁。

形式: 偈颂 押[屑]韵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境展开,通过山僧与禅人的对话,探讨了禅悟与生活实践的关系。诗中“山僧”与“禅人”的形象,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修行状态和理解层次。

“山僧不会巧说,大都应个时节。” 山僧不追求言语上的巧妙表达,而是顺应时节,自然地生活与修行。这反映了禅宗重视直觉体验和生活实践的传统,认为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往往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而非依赖于复杂的言辞或理论。

“相唤吃碗茶汤,亦无祖师妙诀。” 诗人通过描述山僧邀请禅人一起喝茶的情景,强调了禅宗中“以茶会友”、“以茶悟道”的传统。在这里,“茶汤”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享受,更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交流与领悟。而“无祖师妙诀”,则暗示了禅宗反对死板教条,鼓励直接体验和自我发现的精神。

“禅人若也未相谙,踏著秤锤硬似铁。” 这句话是对未能深刻理解禅宗精髓的禅人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正领悟禅宗的真谛,那么即使面对简单的事实(如秤锤),也会如同铁一样坚硬,无法灵活应对和理解。这既是对未能深入禅悟者的提醒,也是对禅宗实践者的一种激励,强调了禅悟需要内心的柔软与开放,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禅宗重视生活实践、直觉体验和内在悟性的核心理念,同时也体现了禅宗文化中对人际关系、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6)

释法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四首(其二)

秋云秋水,看山满目。这里明得,千足万足。

形式: 偈颂

偈四首(其三)

寒雨细,朔风高。吹沙走石,拔木鸣条。

形式: 偈颂

偈四首(其四)

少林九年冷坐,却被神光觑破。

如今玉石难分,祇得麻缠纸裹。

形式: 偈颂

送僧游嘉禾

楚天西首路,槜李记曾游。

店宿灯悬梦,堤行草唤愁。

玉澄湖水晓,画展囿亭秋。

小艇枯杨趾,重来为系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