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衡召对历诋公卿不数月拜出守曲靖之命赠别二首(其二)

人海栖迟共掩扉,中年哀乐重歔欷。

同游龙比今知免,旧侣荆高日渐稀。

潮落蛮江征雁渺,月明苑树夜乌飞。

秋风命驾寻常事,多愧金门未拂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夏孙桐所作,《右衡召对历诋公卿不数月拜出守曲靖之命赠别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人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中年生活的哀乐交织,以及对旧日友人的怀念。

首句“人海栖迟共掩扉”,形象地描绘了在繁忙的人世间,人们各自忙碌,仿佛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彼此之间难以找到共鸣和理解。接着,“中年哀乐重歔欷”一句,直接点出了中年人生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也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这种情感的交织让人心生唏嘘。

“同游龙比今知免,旧侣荆高日渐稀”两句,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表达了对旧日友情的怀念。昔日的伙伴如同龙比一般,如今却逐渐减少,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潮落蛮江征雁渺,月明苑树夜乌飞”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象,江面潮水退去,大雁远去,月亮照亮了树木,乌鸦在夜空中飞翔。这样的画面既宁静又略带凄凉,与前文的情感相呼应,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最后,“秋风命驾寻常事,多愧金门未拂衣”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未能及时辞官归隐的遗憾。秋风起时,驾车出行本是寻常之事,但诗人却因未能在权力的殿堂(金门)拂衣而去,而感到深深的愧疚。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友情变迁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收录诗词(516)

夏孙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芝生乞假归湘为太夫人寿赠句

玉堂閒赋感春诗,孟博平生志可知。

羁宦喜逢亲健日,奉觞常祝世清时。

芳晖寸草心如结,綵笔长杨鬓渐丝。

应识庭闱增眷恋,贾生宣室召非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吴颖芝前辈属题先德两代孝行并送出守粤东

以孝治天下,自昔有明训。

求忠必于此,源清流乃润。

世风日以颓,内行修者谨。

邪说寖披猖,彝伦显排摈。

直忧天性漓,遑论国纲振。

颇闻殊方言,族制觇化进。

孝为我宗教,万行由导浚。

谓贯去来今,范围至闳峻。

国粹果常存,薄俗庶能镇。

勾吴至德裔,百世垂令闻。

峨峨两先生,家法徵豫顺。

循陔膳弥馨,凿楹书可捃。

闺门见雍穆,乡里化悁忿。

济美绰楔题,旧德瞽宗馂。

为善畏人知,种福乃常分。

家得子孙贤,天池鹏翼运。

讲幄勤献纳,词林数才俊。

大用众所期,暂出守边郡。

伏陛二三策,去国见诚荩。

忠孝结主知,庭闱荷清问。

时艰正需贤,遭遇天不靳。

君亲两无负,斯语吾能信。

形式: 古风

顾南雅通政画兰为顾亚蘧同年题

苒苒东风强自持,无言桃李亦同时。

寻常人作春华看,迟暮心终介石期。

纵不当门锄讵免,惟于空谷置相宜。

灵根例说分仙畹,清浅蓬莱那未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贵阳李芘园尚书师命题赐环纪恩图三首(其一)

早知圣主谅丹诚,许缓三年绝塞行。

国是艰难迟始定,臣心忠爱久逾明。

关中紫气瞻遥近,陇外青山识送迎。

未出玉门恩诏下,那同马角望归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