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

兰房一宿还归去,底死谩生留不住。

枕前语,记得否,说尽从来两心素。

同心牢记取,切莫等闲相许。

后会不知何处,双栖人莫妒。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翻译

在兰花装饰的房间住了一晚还是离开了,无论如何也挽留不住。
耳边的话语,你还记得吗,说尽了我们一直以来的两颗素心。
深深地记住我们的约定,千万不要轻易许诺他人。
未来的相聚不知道会在哪里,但愿我们能双宿双飞,别让人嫉妒。

注释

兰房:以兰花装饰的房间,象征高雅的居所。
底死谩生:竭尽全力,用尽心思。
枕前语:指亲密的私语。
从来:一直以来,从前。
两心素:两颗纯洁的心,指真挚的感情。
同心牢记取:共同铭记于心,指珍视彼此的约定。
切莫等闲相许:千万不要轻易许诺,强调要慎重对待承诺。
后会不知何处:未来的相聚之地未知。
双栖人莫妒:希望我们的幸福生活不招人嫉妒,双栖指夫妻或情侣和谐共处。

鉴赏

这首诗名为《兰房留别》,出自唐代诗人冯延巳之手,体现了深情厚谊与对未来重逢的渴望。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

"兰房一宿还归去,底死谩生留不住。"

开篇即设定了离别的情境,兰房指代幽静美好的居所,一夜之宿已然成为难得的珍贵时光。“底死谩生”四字则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悲凉,生与死的界限在这里被模糊处理,彰显了对于逝去时光无法挽留的无力感。

"枕前语,记得否,说尽从来两心素。"

诗人在此询问对方是否还记得枕边的承诺与交谈,这里的“说尽”暗示了一段深刻的情感交流,而“两心素”则象征着彼此之间纯洁而真挚的感情。

"同心牢记取,切莫等闲相许。"

诗人强调了对于共同的心意要牢牢记住,不应轻率地做出承诺。这不仅是对对方的情感负责,更是对自己内心所持有的坚守。

"后会不知何处,双栖人莫妒。"

尾句中的“后会”留下了深远的期许,而“不知何处”则显得神秘又充满不确定性。最后,“双栖人莫妒”,诗人呼吁着彼此在未来重逢时,不要心存嫉妒,这里的“双栖人”象征着两颗相依的心灵。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强调了情感的珍贵与承诺的重要,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于未来不确定但仍怀抱希望的情绪。

收录诗词(97)

冯延巳(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 字:正中
  • 籍贯: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 生卒年:903--960

相关古诗词

应天长

石城山下桃花绽,宿雨初晴云未散。

南去棹,北飞雁,水阔山遥肠欲断。

倚楼情绪懒,惆怅春心无限。

燕度蒹葭风晚,欲归愁满面。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抛毬乐(其一)

酒罢歌馀兴未阑,小桥清水共盘桓。

波摇梅蕊伤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

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形式: 词牌: 抛毬乐

抛毬乐(其二)

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

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

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

形式: 词牌: 抛毬乐

抛毬乐(其三)

梅落新春入后庭,眼前风物可无情。

曲池波晚冰还合,芳草迎船绿未成。

且上高楼望,相共凭阑看月生。

形式: 词牌: 抛毬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