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咏史二首(其二)韩伯休

卖药长安市,古有韩伯休。

纷纷要谐价,百唤不转头。

坐令儿女觉,暮去不稍留。

人生异鸟兽,饮啄择所求。

岂无爪距才,而要安笼囚。

贫贱亦有道,不独为身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述韩伯休在长安市场的卖药经历,展现了他坚守原则、不为金钱所动的高尚品质。诗中以韩伯休为引子,探讨了人与物的关系,以及贫贱之道的价值。

首句“卖药长安市”,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韩伯休的职业。接着,“古有韩伯休”一句,既是对历史人物的引用,也暗示了诗的主题是对韩伯休精神的传承与反思。

“纷纷要谐价,百唤不转头。”描绘了市场上讨价还价的场景,强调了韩伯休面对诱惑时的坚定态度。他不为金钱所动,拒绝降价,这体现了他的坚持原则和道德底线。

“坐令儿女觉,暮去不稍留。”进一步说明韩伯休的行为对周围人的影响,他不仅坚守自我,还启发了他人。这里的“儿女”可以理解为市场上的顾客,也可以象征着后世的读者或听众,强调了韩伯休精神的深远意义。

“人生异鸟兽,饮啄择所求。”将人与鸟兽进行对比,指出人在选择食物(饮啄)时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做出选择,暗含了人在面对物质世界时的选择自由。

“岂无爪距才,而要安笼囚。”通过反问,表达了对那些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不惜牺牲自由的人的批判。爪距才指的是有才能或有能力的人,而“安笼囚”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被物质欲望束缚、失去自由的状态。

最后,“贫贱亦有道,不独为身谋。”总结了主题,强调了即使在贫贱之境,也有其道德和价值所在,不应仅仅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原则。这句话是对韩伯休精神的肯定,也是对所有人的道德指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韩伯休故事的叙述,探讨了个人道德、自由选择与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生活境遇下保持高尚品格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通甫赠别

借我折弦琴,弹君不调曲。

此材从何来,妙斲峄阳木。

一奏唱离鸾,再和弹别鹄。

音响无人知,清绝过如玉。

若人太古民,不肯堕尘俗。

写兴希夷前,袖手澹无欲。

彼哉纨裤儿,下视等毛粟。

怜我来乡村,妙诗时往复。

相思隔碧云,清啸振幽谷。

老我空自怜,赖君时击触。

知音古来稀,不数晋荀勖。

纷纷筝笛耳,勿与相徵逐。

形式: 古风

寄呈何潜斋小有洞天

小有古洞天,仙峰戴灵鳌。

何人失守卫,飞去随波涛。

朅来文昌宫,还作贵人牢。

贵人旧散仙,稍厌官府劳。

怅然念人世,谪居领岩嶅。

饥食柏树子,渴饮松枝醪。

涕唾视勋业,习气馀诗骚。

我亦慕仙者,何时脱羁绦。

终携绿玉杖,东去访卢敖。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续感兴二十五首(其三)

大块无私运,万象同一陶。

及其成器时,罅漏杂坚牢。

所以一世人,长短纷马毛。

穷或仁与善,达或虐与饕。

共疑造物缪,名利相煎熬。

人生有常理,赋命安可逃。

为善不必疑,祸福任所遭。

孰云漆园达,夷蹠均天韬。

见夷不见畴,泰山等秋毫。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续感兴二十五首(其四)

移根托西园,桃李赏奇遇。

春妍虽可怜,颜色悲中路。

奈何穷巷士,多被才华误。

诸公谬爱客,轮囷获殊顾。

投分未云深,容易输情愫。

恩光借春阳,滋液荷凝露。

悠悠当路尘,素地轻点污。

岁暮抱弃捐,君看囚山赋。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