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吴宽的《刻李贞伯篆书海月庵扁》诗,通过对李贞伯篆书艺术的描绘,展现了其书法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首句“篆法久欲绝”表达了篆书技艺的久远传承中似乎已接近失传,而李公却能独得真传,显示出其非凡的艺术才华。接下来通过“仿佛如滕权”比喻李公的书法风格独特,如同古代名家滕权。
诗人回忆起李公为他题写扁额的情景,细致描绘了李公写字时的专注与风采,如“握笔指腕悬”、“顾盼张髯须”等动作,生动再现了书法创作时的神态。时间流逝,“俯仰为陈迹”,十五年过去,扁额上的字迹虽经风雨侵蚀,但“黑騕犹高县”,海月夜照下,墨色依然鲜明,象征着李公的精神风貌。
诗中“见物不见人,吴山隔重泉”表达了对李公人品与书法的怀念,虽然人已不在,但其作品如同跨越时空,令人敬仰。最后,诗人感叹扁额的珍贵,希望将其保存下来,甚至请匠人用西川上好的木材复制,以便长久保存,仿佛能让人“如坐对”其人,仰望其书法于屋椽之上。
整首诗通过叙事和描绘,既赞美了李贞伯的篆书技艺,也寓含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逝去人才的缅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