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献章所作的《代道士答》。诗中描绘了一幅高远、神秘且充满哲理的画面。首句“到来心自悟,未到语如漫”表达了心灵的觉醒与言语的局限性,暗示了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正领悟真理,而空洞的言辞往往难以传达其深意。接下来,“天月飞云上,千寻杰阁寒”描绘了一幅天空中月亮与白云飞舞,高耸的阁楼在寒冷中显得格外挺拔的景象,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和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扪天星斗近,画此铁桥难”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追求,通过触摸天上的星辰,仿佛它们触手可及,而想要描绘这样一座连接天际的铁桥却极为困难,暗示了对理想境界的探索与实现之不易。最后,“不有飞仙骨,谁能跨羽翰”则以飞仙和羽翰为喻,强调了拥有非凡的内在品质(飞仙骨)和能力(跨羽翰)对于达到精神自由和超越世俗的重要意义。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超越物质世界、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