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闻雁》由明代诗人陶益所作,通过对雁声与雁影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漂泊异乡生活的感慨。
首句“船上三更后”,点明时间是在深夜,船行水上,夜色深沉,为整首诗奠定了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基调。接着,“天边一雁过”一句,雁字横空,打破了夜的寂静,引出下文对雁声和雁影的描写。
“远声闻浦口,清影落渔蓑。”这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描绘,将雁的叫声与它在水面上投下的清晰倒影展现出来,既表现了雁的孤独与遥远,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雁的叫声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而它的影子则静静地落在渔人的蓑衣上,形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
“故国犹怜汝,他乡更奈何。”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无奈。诗人仿佛在问,故乡是否还在怜惜这只南飞的大雁?而在他乡,又该如何面对这无尽的漂泊?
最后,“因之感同气,惆怅向烟波。”诗人以雁自比,感叹自己如同这只南飞的大雁,远离故乡,漂泊在外,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也寓意着对所有漂泊异乡者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雁的形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