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二月二,别汝暂相弃。

爇灰散四林,勿占檀那地。

形式: 偈颂 押[寘]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志端所作的偈语,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法和修行的理解与感悟。

“年来二月二,别汝暂相弃。” 开篇即以时间点“二月二”引入,暗示了某种轮回或转换的时刻。诗人在此与某人或某物暂时分离,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别离,更深层地触及了精神层面的自我超越与放下。

“爇灰散四林,勿占檀那地。” “爇灰”意为焚烧灰烬,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重生;“四林”则代表四方、一切,意味着这种净化与重生是普遍而无边的。而“檀那地”在佛教中常指供养之地,此处可能暗喻了对物质、名利等世俗追求的放弃,强调了修行者应专注于内在精神的成长,而非外在的占有与积累。

整首偈语通过简短的诗句,传达了佛教中关于放下、净化与精神成长的重要理念,体现了禅宗中“见性成佛”的思想,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实现内心的觉醒与解脱。

收录诗词(1)

志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简寂观

山藏胜境当楼台,□□□□洞府开。

白发满头谁肯到,苍苔盈步自偷来。

风帆閒事抛三日,玉液长生念一杯。

此路有心星月在,杏坛仙侣莫相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再到东林寺

十五年前还到此,池深苔藓树垂藤。

重游数处心伤日,不见旧时头白僧。

花有露含长夜月,殿无风动彻明灯。

堪惊此去老又老,未有更来能不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瀑布

泻出岳中源化水,喷成瀑布世还希。

虽如仙女偷来织,不见山公采得归。

万古色嫌明月薄,千寻勇学白云飞。

若言真个堪裁剪,预被豪家买作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望庐山

东过匡庐忍醉眠,双眸尽日挂危巅。

压低吴楚淆涵水,约破云霞独倚天。

一面峭来无鸟径,数峰狂欲趁渔船。

江人莫笑偏凝望,卜隐长思瀑布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