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荆渚书怀

嵩岳去值乱,匡庐回阻兵。

中途息瓶锡,十载依公卿。

不那猿鸟性,但怀林泉声。

何时遂情兴,吟绕杉松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在嵩山遭遇战乱,回庐山又遇到兵阻。
半路停下携带的瓶和锡杖,十年间依靠权贵生活。
无奈于自己热爱自然的本性,常常怀念山林泉水的声音。
何时才能随心所欲,吟诗漫步在杉树松林之间。

注释

嵩岳:指嵩山,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
乱:战乱,指社会动荡不安。
匡庐:即庐山,中国名山,位于江西省。
阻兵:受兵阻,指因战事而受阻。
瓶锡:瓶指行脚僧携带的水瓶,锡指锡杖,象征僧人云游修行的生活。
十载:十年。
依:依靠,依赖。
公卿:古代对高官的统称,这里泛指权贵。
不那:无奈,无可奈何。
猿鸟性:像猿猴和飞鸟一样热爱自然的本性。
怀:怀念,思念。
林泉声:山林和泉水的声音,代指自然界的宁静美好。
何时:什么时候。
遂:实现,满足。
情兴:情感和兴趣,这里指向往自然生活的愿望。
吟绕:边吟诗边漫步。
杉松行:在杉树和松树间行走,代指在山林中漫步。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乱世中逃难,心怀山林泉水之美的作品。诗中的“嵩岳去值乱”、“匡庐回阻兵”两句,展示了诗人避战乱的情景,“嵩岳”指的是嵩山,而“匡庐”则是古地名,这里暗示诗人逃难之艰辛。接着的“中途息瓶锡,十载依公卿”表达了诗人在长期流离失所后,终于找到了暂时的安身之处,并且对这段时间有着深厚的眷恋。

“不那猿鸟性,但怀林泉声”则透露出诗人的性格,他并非如猿鸟般喜好群居,而是更喜欢山林泉水的声音,这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情感。最后,“何时遂情兴,吟绕杉松行”显示了诗人在某个时刻,由于内心的激动而吟咏出诗句,这些诗句围绕着杉松这一主题展开,表达了他对大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无尽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喧嚣与宁静,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在动荡年代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渴望。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浮云行

大野有贤人,大朝有圣君。

如何彼浮云,掩蔽白日轮。

安得东南风,吹散八表外。

使之天下人,共见尧眉彩。

形式: 古风

耕叟

春风吹蓑衣,暮雨滴箬笠。

夫妇耕共劳,儿孙饥对泣。

田园高且瘦,赋税重复急。

官仓鼠雀群,共待新租入。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读李白集

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

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形式: 古风

读李贺歌集

赤水无精华,荆山亦枯槁。

玄珠与虹玉,璨璨李贺抱。

清晨醉起临春台,吴绫蜀锦胸襟开。

狂多两手掀蓬莱,珊瑚掇尽空土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