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赞

截断红尘石万寻,冲开碧落松千尺。

岩花朵朵水泠泠,杨柳一瓶甘露滴。

形式:

鉴赏

这首诗以隐逸之士的口吻,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山林生活图景。首句“截断红尘石万寻”,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决心摆脱世俗纷扰的决心与勇气,仿佛在万丈悬崖之上,切断了通往尘世的通道,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冲开碧落松千尺”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超脱的意境,碧落指的是天空或仙境,千尺松则代表了高远与坚韧。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壮丽与清幽,更暗喻了其精神世界的高洁与不屈。

“岩花朵朵水泠泠,杨柳一瓶甘露滴。”这两句细腻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宁静。岩花与流水,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元素,但在这里被赋予了超凡的意义,它们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慰藉。杨柳与甘露,则象征着生命的滋养与希望的延续,仿佛在告诉读者,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生命的力量与希望也永不消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纯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一首自赞之作,更是一曲对生命意义的深情颂歌。

收录诗词(86)

明本(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朝僧人。俗姓孙,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 号:中峰
  • 籍贯:钱塘(今杭州)
  • 生卒年:1263—1323

相关古诗词

送吉上人之江西下高峰和尚遗书

寒岩一夜风雷恶,师子迸断黄金索。

骅骝万里追不回,声沈宇宙空山岳。

君今去去持此音,十八滩头探麟角。

君不见马师一口吸西江,波腾浪沸烟茫茫。

又不见集云峰下四藤条,雨洗风磨恨未消。

生耶死耶俱不道,铁壁银山齐靠倒。

有问禅,血染溪花春正妍。

有问道,两岸夕阳对芳草。

千差万别任纵横,瞥转一机何处讨。

玄沙白纸脱或举,似时更须莫谤西峰好。

形式: 古风

和皖山隐者

野人原上十五里,寒厓白日啼山鬼。

万峰重叠路回旋,半间箬屋青松底。

老僧和锸入烟霞,满林摇落朱藤华。

烧田种寒粟,斸地栽胡麻。云根拨笋,涧底寻茶。

粪火深埋魁芋种,砂瓶烂煮黄箐芽。

人谓隐者閒不足,何故山翁事驱逐。

山翁笑指溪上桃,庭前竹,春风几度更新绿。

香严不作灵云死,徒有是非喧两耳。

争似侬家百不知,从教少室分皮髓。

形式: 古风

秋夜述古

蛩声唧唧,雁声呖呖。病叶落空阶,清籁鸣空隙。

客来叩我白云房,三绕禅床振金锡。

玄音落落不覆藏,更加一语成狼藉。

拟来此处寻声迹,万里秋风有何极。

丈夫何事不肯休,直欲参天起荆棘。

九载少林穷的的,一宿曹溪浮逼逼。

偃溪流水香严击,切忌随他那边觅。

良由眼听与心闻,疾燄过风俱莫及。

威音那畔空劫前,底事何曾异今日。

幻住道人都不识,柴扉昼掩千山碧。

寒莎叶底露沈沈,烟外数声牛背笛。

客既无言我亦休,横眠一觉青茅席。

梦里忽闻萧骚淅沥何处生?

觉来元是山雨四阎声滴滴。

形式: 古风

阅林间录有感

林间编此录,深夜剔残灯。

慧命微如线,人心冷似冰。

祖庭空积雪,古路不逢僧。

追企前贤辙,思归一念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