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亭

踏到城隅路尽头,烝湘两水忽交流。

炉薰不断征蛮祀,碣墨空遗责楚羞。

石鼓无声山落木,朱陵未觉月生洲。

冷吟绿净不得句,手搅天风更上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走到城边路的终点,蒸湘两条河忽然交汇。
香炉里的烟雾缭绕,祭祀着征战蛮族的仪式,石碑上的字迹空留,只留下对楚国的指责和羞辱。
寂静的石鼓山中,落叶沙沙,朱陵岛上月亮升起,还未察觉。
在清冷的吟咏中找不到佳句,我用手拨动天风,决心再登楼寻找灵感。

注释

踏:行走。
城隅:城边角落。
交流:交汇。
炉薰:香炉中的熏烟。
征蛮祀:祭祀征战蛮族的仪式。
碣墨:石碑上的文字。
责楚羞:指责楚国的羞耻。
石鼓无声:石鼓山静寂无声。
山落木:落叶。
朱陵:地名,可能指朱陵岛。
月生洲:月亮升起在小岛上。
冷吟:冷清的吟唱。
绿净:清冷洁净。
不得句:找不到合适的句子。
手搅天风:用手拨动天风。
更上楼:再上一层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飞扬的情怀。开篇“踏到城隅路尽头,烝湘两水忽交流”写出了诗人站在城墙边缘,眼前是通往远方的道路,但此刻却被阻断,只能望着那交汇的两条河流(烝湘),感慨万千。这里,“城隅路尽头”象征了人生旅途中的界限和终点,而“烝湘两水忽交流”则隐喻生命力与自然力的融合。

接下来的“炉薰不断征蛮祀,碣墨空遗责楚羞”表达了一种对历史的反思。古代的“征蛮祀”是一种祭祀活动,而这里却被用来比喻诗人对于过去文明和英雄事迹的无尽追寻和怀念之情。而“碣墨空遗责楚羞”则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似乎那些记录着往昔荣辱的碑文都在责问后世。

“石鼓无声山落木,朱陵未觉月生洲”两句更进一步描绘出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无声的石鼓和随风而落的树叶,以及那未被人察觉的月光下的丘陵,都在诉说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最后,“冷吟绿净不得句,手搅天风更上楼”则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诗人虽在自然中寻找灵感,但却感到词不达意,无法将内心的激荡之情完全表达出来,只好再次攀登高楼,去迎接那无边际的天风,也许能在其中找到灵感,或是更深层次的自我释放。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文化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历史沉重以及个人的情感表达困境等主题的独特思考。

收录诗词(134)

张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此心过酬韵

雨馀玉带已浮杯,未办庞眉一笑陪。

春向五更抛我去,君从何处看花来。

商丘大夏三十魄,白水青松大小回。

此去政须笼短帽,瑶阶领鹤恣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江涨和韵

浦溆蛟龙穴,波澜风雨声。

天如粘梦泽,江似覆湓城。

此地居三孝,何人汩五行。

囊中无白璧,不得用吾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拟寄雪平诸兄弟及叔侄辈(其二)

桑田成海海成田,迂阔重来每自怜。

北道主人今似月,西江回首远如天。

青山千里复千里,白发一年多一年。

渺渺西风吹薄袂,能于骨肉不凄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拟寄雪平诸兄弟及叔侄辈(其一)

八字山前一幅巾,可堪垂白向漂沦。

平生梦寐在诸老,近者传闻失某人。

社日鸡豚新雨泪,秋风鸿雁旧天伦。

所期林下无穷意,护竹培花陆续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