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公离骚经赞

伟兹帖之奇瑰兮,羌笔力之有神。

走缄縢之来诏兮,并垂棘而足珍。

从鲤庭而载求兮,得陈亢之异闻。

书三闾之孤忠兮,将争光兮仪邻。

予尝窃寘疑兮,谓意或有在也。

方淳熙之继明兮,德如天其大也。

挈道统而在上兮,固无嫉邪之害也。

先生之溯伊濂兮,又非沅湘之派也。

寓物以写兴兮,自前世以固然。

岂先生之适正兮,乃独取于沉渊。

行或过乎中庸兮,虽为法而不可。

其忠君爱国之诚兮,亦不虞乎后日之祸。

彼不学兮,周公仲尼。知庄士与醇儒兮,或羞称之。

律风雅之末流兮,若未免于或变。

使交有所发兮,亦足以迪天性民彝之善。

以今日之书兮,固非出于感时。

则异时之集注兮,亦何病乎俗人之悕。

原屈原之心兮,宗国之楚。

作春秋兮,固安在乎黜周而王鲁。

先儒之心兮,百圣之矩。藏此帖兮,昭于今古。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对朱熹《离骚经》的赞誉和解读。诗人首先赞赏朱熹的书法技艺高超,如同神妙的羌族笔力,作品珍贵无比。接着提到朱熹深入探究儒家经典,尤其是对屈原孤忠精神的理解,他并非单纯的沅湘派,而是寓物抒怀,遵循古人的传统。岳珂认为朱熹的忠诚和爱国精神超越了中庸之道,虽然可能过于严苛,但并不因此招致祸患。他还批评了当时对庄士和醇儒的轻视,以及对《诗经》风雅传统的某些偏离。岳珂强调朱熹的著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为了启发人们遵循天性与伦理。他认为,即使朱熹的写作并非因时而作,未来的集注也不会被世俗所困扰。最后,岳珂表达了对朱熹心系楚国、尊崇古代圣贤的敬仰,以及对朱熹著述深远影响的认可。整首诗充满了对朱熹学术成就的高度评价和对其精神境界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朱文靖报称帖赞

劲而柔,端而遒。奔八骥,回九牛。功玉铉,名金瓯。

藏此书,识前修。

形式: 押[尤]韵

朱希真书简帖赞

洛阳耆英,沦于朔尘。三十年有人,典型之存。

炙手绝伦,一日之伸。梅花兮缤纷,孤山兮片云。

形式:

朱忠靖按巡郡寄邸报三帖赞

士孰不排难,贵乎安以徐。

士孰不立节,贵乎平以舒。

既家国之兼全,亦身名之裕如。

是与夫激切奋跲,缨冠曼胡者,盖已同功而殊涂。

我思其人,犹及屋乌,而况乎遗书。

形式:

米元章狱空行帖赞

事上官当以信。溢美而言,是谓私徇。

唐君果何人,而得此于宝晋。

予盖于是三叹,则前朝之得士,而未暇及笔法之神隽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