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立之消梅

木奴度淮辄为枳,后皇啬之理应尔。

青梅千里江南春,何时相逢车马尘。

我衰病齿不能酸,微香触鼻舌生泉。

想见曹瞒老狡狯,指林驻马三军前。

形式: 古风

翻译

木奴过了淮河就变成枳,这是后皇节俭使然应该如此。
青梅满载江南春色,不知何时能相遇在车马喧嚣中。
我年迈体弱,牙齿已无法感受酸味,微弱的香气却让舌尖涌起泉水般的清新。
想象曹操那老奸巨猾的模样,他指着树林停下马匹,面对三军之前。

注释

木奴:古代对橘树的别称,因其果实可榨汁,故名。
后皇:古代对天帝的尊称,这里暗指自然法则。
车马尘:形容繁华景象或旅途劳顿,此处象征着世俗生活。
齿不能酸:形容年老体衰,牙齿松动,难以品尝酸味。
曹瞒:曹操的小名,这里是借代曹操的形象。
狡狯:形容人机智而狡猾,带有贬义。
指林驻马:指挥军队,马停于树林前,形容军事行动。

鉴赏

这首诗名为《和立之消梅》,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耒所作。从艺术风格上看,诗人在描绘春天的江南景色与自己对青梅的喜爱,以及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怀念中,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开篇“木奴度淮辄为枳,后皇啬之理应尔。”这里诗人通过对古木与淮河的描写,展示了自己对历史变迁的沉思。木奴,即是古树的形象,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沉重。而“度淮辄为枳”则表明时间的无情剥蚀,使得曾经的壮丽也逐渐变得参差不齐。

接着,“青梅千里江南春,何时相逢车马尘。”诗人将自己的喜爱转向了青梅,这里的“青梅”象征着清新脱俗的美好。而“千里江南春”则是对江南春天景色的描绘。诗人的心中渴望再次与这份美好的相遇,但却又被现实生活中的喧嚣打扰。

第三句“我衰病齿不能酸,微香触鼻舌生泉。”在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年老体弱,不再能像年轻时那样享受青梅的酸涩。但即便如此,那微妙的清香依旧能够唤醒他的味蕾,让他感到心旷神怡。

最后,“想见曹瞒老狡狯,指林驻马三军前。”诗人的思绪飞扬,他在回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曹操这样的智勇双全的将领。他们在战场上指挥若定,英姿飒爽,是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化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情感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和仲车元夜戏述

华灯耀广陌,皎月临重城。

惟我二三子,柴门通夜扃。

展书对明烛,浊酒徐徐倾。

峥嵘千万虑,一醉皆能平。

形式: 古风

和阳念三自武昌至京师

三年别我客荆州,一日长安从我游。

爱君诗有春草句,使我神游黄鹤楼。

江山望尔欲穿眼,见我惊嗟秋鬓短。

扁舟可办吾欲东,年年五湖魂梦中。

形式: 古风

和宏父新秋诗

年年庭下梧桐叶,长为骚人先报秋。

已惊岁月悲霜鬓,更望山川歌四愁。

浮生百感漫自苦,一醉万虑同时休。

瀛洲仙客莫惆怅,直泛三山烟浪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应之蝎虎

蝎虎捕蝇君叹息,尔胡纵蝎蝇遭食。

畏难侮易真可尤,能捕飞蝇犹有益。

君不见世上虚名相借与,号以千钧实无缕。

岂惟无益害从旃,搏绳之虎犹为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