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静庾公楼

明月今宵好,曾经照庾公。

登楼当静夜,怀古对秋风。

飞镜缘空上,危檐映水中。

胡床无恙否,岸帻为谁雄。

老子今何在,寒光昔亦同。

清谈孤此景,白发向江东。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题为《月静庾公楼》,通过描绘月夜下的庾公楼,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

首句“明月今宵好”,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一个美好的月夜。接着,“曾经照庾公”一句,将读者引入到历史的长河中,暗示了庾公(此处指庾亮,东晋名臣)曾在此地留下足迹,引出了对过往的怀念。

“登楼当静夜,怀古对秋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怀旧之情。诗人独自登楼,面对着秋风,心中涌起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这种情境下,自然界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飞镜缘空上,危檐映水中”描绘了月光洒满天空,倒映在水中的景象,形象地展示了月夜的美丽与神秘。这里的“飞镜”比喻月亮,生动地表现了月光的流转与变化。

“胡床无恙否,岸帻为谁雄”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关切与思考。胡床是古代的一种坐具,这里借以询问庾公是否安好,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怀念。岸帻,即头巾,此处可能象征着身份或地位,诗人以此自问,表达了对自身角色定位的思考。

最后,“老子今何在,寒光昔亦同”两句,诗人将自己置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反思自己的存在与价值。这里的“老子”既可指诗人自己,也可泛指历史上的智者,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与追寻。

“清谈孤此景,白发向江东”则收束全诗,诗人独自在月下清谈,面对着眼前的美景,感叹岁月流逝,白发已生,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江东,古代地理名词,常用来指代故乡或东方,这里可能寓含着对归乡或对理想追求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历史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星垂平野阔

良夜空如洗,凭栏一望平。

星垂因野阔,野净见星明。

点点光疑坠,荧荧势半倾。

天低连岸远,地尽看参横。

水迥过时白,云收撤夜清。

银河今咫尺,我欲泛槎行。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风破寒江迟

倚棹吟将息,江神听亦痴。

阴犹凝未散,风欲破应迟。

飒飒声虽急,冥冥雾莫披。

凌波疑有物,到晓尚多时。

空使蜚廉怒,翻令帝子悲。

沉湘人在否,唤起赋椒蓠。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剪烛话巴雨

不负西窗约,相逢剪烛花。

惊心如一梦,对雨话三巴。

蜡烬愁频落,关云叹旧遮。

昔曾留剑外,今却指天涯。

江远谈何剧,风摇影屡斜。

从今须惜别,邀月醉流霞。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飞星过水白

良夜步郊坰,飞看过水星。

四垂青漠漠,一点白荧荧。

瑞彩浮莲渚,流光渡蓼汀。

不应天共转,恍若月初经。

错认珠生蚌,还疑草化萤。

须臾云半黑,渔火个边青。

形式: 排律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