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粤贼倡乱以来蔓延大江南北今已七年矣老师縻饷平定无期烦惋之余忾然有作(其一)

凶锋如烈火,所至肆焚屠。

赖有雄藩耳,谁知一策无。

神昏失肝胆,恩重惜头颅。

福命苍生薄,君当恕小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惺的诗《自粤贼倡乱以来蔓延大江南北今已七年矣老师縻饷平定无期烦惋之余忾然有作(其一)》描绘了战乱的残酷与持久,以及诗人对于国家局势的忧虑。首句“凶锋如烈火”形象地刻画了敌人的凶猛和战争的激烈,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焰,给人民带来毁灭性的破坏。“所至肆焚屠”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无情与残忍。

然而,诗中也表达了对忠诚将领的肯定,“赖有雄藩耳”,指依赖有才能的地方势力在抵抗叛乱。接着,诗人感叹即使有良策,却未能迅速平定,“谁知一策无”,流露出对战事拖延的无奈。

诗人的情绪随着诗句深入,转向对自己和百姓命运的沉思:“神昏失肝胆,恩重惜头颅”,表达了在动荡时局下,人们精神疲惫,但仍怀感恩之心,珍视生命。“福命苍生薄”揭示了百姓生活的艰难和命运的多舛,而最后一句“君当恕小儒”,则是诗人向读者或统治者发出的恳求,希望他们能体谅知识分子在这样的困境中的感慨和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战争的痛斥,又有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深忧虑。

收录诗词(16)

李惺(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粤贼倡乱以来蔓延大江南北今已七年矣老师縻饷平定无期烦惋之余忾然有作(其二)

将军新授钺,指顾奏饶歌。

饷道飞刍急,行营坐甲多。

声沈曹刚鼓,影戢鲁阳戈。

小丑非难殄,其如弛纵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自粤贼倡乱以来蔓延大江南北今已七年矣老师縻饷平定无期烦惋之余忾然有作(其三)

斩馘曾无几,铺张尽足豪。

锋车凭奏捷,墨敕许酬劳。

幕府黄金贵,辕门绛节高。

乌鸦兼孔雀,可惜好翎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自粤贼倡乱以来蔓延大江南北今已七年矣老师縻饷平定无期烦惋之余忾然有作(其四)

杀气半天下,频年毒未消。

将多功益少,兵弱气逾骄。

师律曾何有,王鈇竟汝饶。

不堪摧败处,风景日萧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自粤贼倡乱以来蔓延大江南北今已七年矣老师縻饷平定无期烦惋之余忾然有作(其五)

岁需千百万,科敛日骚然。

刮地兵如笓,持人吏有权。

连连下符牒,琐琐算缗钱。

给得军储否,民生绝可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