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山带潇湘三峡图送王紫诠使君之川南

君不见双流江汉岷山来,潇湘九面衡岳开。

大别山前神禹凿,长江东走如轰雷。

荆梁万派此奔汇,溯流千里其艰哉。

君持旌节川南路,一年理棹今方赴。

涉尽人间翻覆澜,瞿塘滟滪宁堪顾。

吴生放笔为此图,神光离合超有无。

气吞云梦者八九,笔挟造化为前驱。

数峰便具万仞势,片帆直指蚕丛都。

巴东三峡定远近,耳边似听猿猱呼。

鱼腹八阵日在眼,峨眉古雪明高衢。

锦水文章多哲匠,司马杨王最其上。

千篇更有浣花翁,两表犹传卧龙相。

羡君此去得其源,继美千秋岂多让。

即今吴生已入燕,送行反在君行先。

君行向西伊向北,我独南滞朱明天。

人生聚散寻常事,所惜诗篇远难致。

作歌送君并索吴,新图分寄西南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为友人王紫诠即将前往川南任职而作的送别诗,并以吴山带潇湘三峡图为背景。诗中描绘了壮丽的山水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旅途的关切。

诗的开头以“君不见”引出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从双流江汉、岷山、潇湘、衡岳到大别山、长江,展现了广阔壮丽的自然风光。接着提到神禹开凿大别山,长江如轰雷般奔腾,描绘了川南地区的地理特征。诗中还提到了荆梁万派在此汇聚,以及王紫诠将要面对的艰难旅程。

随后,诗人赞扬了画家吴生的作品《吴山带潇湘三峡图》,称其神光离合,气吞云梦,笔挟造化,形象地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通过数峰与片帆的描绘,展现了三峡的雄伟与险峻,仿佛能听到猿猱的呼啸声。诗中还提到了鱼腹八阵图、峨眉古雪、锦水文章等元素,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王紫诠此行的祝福与期待,希望他能从这幅画中汲取力量,继美千秋,不逊于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作品。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梁聘妻黎贞女诗

天上修文帝阙深,人间琴瑟不成音。

素车白马来何事,大节宏纲力自任。

同穴有期归下土,双栖无梦到高林。

生前未识郎君面,不隔幽明是此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走笔送梁台佐赴粤西幕府二首(其一)

书记翩翩昔所闻,牂牁西去许从军。

封侯本是书生事,铜柱高标在岭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走笔送梁台佐赴粤西幕府二首(其二)

草堂过别语悬河,侠士肝肠世未多。

前路有人能问我,一竿头白对藤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贺梁药亭新翁

七十巅毛未见丝,百龄五岳岂云迟。

阿巢老凤双栖日,斗气津龙始合时。

玉树连行枝并发,牙签万轴架新移。

豪吟亦是东山事,安石从来自教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