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焚藁纪事

史家遗草尽成编,太液池头万炬烟。

天上六丁元下取,人间一字不轻传。

先朝故事非今日,内苑清游亦胜缘。

却上广寒云雾里,禁城东指是文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名为《西苑焚藁纪事》。诗中描绘了西苑焚毁古籍的场景,以及对历史与文化的深沉感慨。

首联“史家遗草尽成编,太液池头万炬烟”,开篇即以“太液池”这一皇家园林的背景,渲染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太液池,作为古代皇家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权力与文化并存的辉煌。然而,“万炬烟”三字,却在绚烂的灯火之后,透露出一股悲凉之意,暗示着一场浩大的焚书事件即将上演。

颔联“天上六丁元下取,人间一字不轻传”,进一步揭示了这场焚书行动的神秘与不可逆性。六丁,神话传说中的神将,此处借指执行任务的神秘力量。诗人通过这一奇特的设定,表达了对古籍被毁灭的痛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这些知识与智慧的珍贵与不可轻易传播的特性。

颈联“先朝故事非今日,内苑清游亦胜缘”,转而反思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先朝的故事已不再属于今日,昔日的清游之乐也成为了往昔的回忆。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更蕴含了对文化传承断裂的忧虑。

尾联“却上广寒云雾里,禁城东指是文渊”,以浪漫的想象收束全诗。诗人似乎在广寒宫的云雾中寻找知识的源泉,而“禁城东指是文渊”则指向了保存知识的文渊阁,暗含着对知识保存与传承的渴望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苑焚书事件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切关注和对知识传承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有对未来希望的寄托,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泉山书院诗

甘泉山下浥清风,得似滁阳有醉翁。

岚气每随天早晚,水声长绕屋西东。

千寻峭壁瞻依地,万顷平田灌溉功。

二物古来堪比寿,愿登巀嵲写琤琮。

形式: 七言律诗

城南姚氏园饯刘太宰与诸吏部晚会归得二首(其一)

不到城南又隔秋,聊因送客驻行驺。

林梢宿雨衣犹湿,树底斜阳席未收。

岂谓东曹非旧约,须知下界有仙游。

壁间谩作题名纪,聚散终同水上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城南姚氏园饯刘太宰与诸吏部晚会归得二首(其二)

园上高田园下池,秋来风物两相宜。

红衣落尽莲初实,碧叶凋残树总垂。

江左故人伤别久,省中仙客怪来迟。

病回已觉诗情减,却为情多强赋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雪月夜观水精棋戏作

雪月光中夜未阑,楸枰乱落水精寒。

情贪白战停杯久,眼入空明下子难。

长怪官曹无暇日,偶从愁里得奇观。

撚须呵手非吾事,聊复灯前凭几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