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插架馀残历,挑灯忆故乡。
年光蛇赴壑,羁旅雁随阳。
禁阙迎傩鼓,邻街祭灶香。
英雄须自力,容易鬓毛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英雄气概的颂扬。"插架馀残历,挑灯忆故乡"两句表达了夜深人静时分,诗人独自一人回想起远方家园的情景,通过“插架”和“挑灯”的动作,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孤寂与对故土的无限思念。
"年光蛇赴壑,羁旅雁随阳"两句则写出了时光流逝和游子思乡的情绪。“年光”比喻为奔腾不息的蛇,形象地表达了时间飞逝难以把握的感觉,而“羁旅雁随阳”则描绘了一种漂泊异乡、孤独行走的景象,通过大雁随着太阳的方向飞行,以此寄托诗人对于归宿的渴望。
"禁阙迎傩鼓,邻街祭灶香"两句展示了对英雄事迹的追念和怀旧之情。古代“禁阙”指的是宫城,“傩鼓”则是战争中的战鼓声,此处可能暗示着历史上的某个重大事件或英雄人物;而“邻街祭灶香”则是一种民间习俗,表达了对过去英勇事迹的缅怀和纪念。
最后两句"英雄须自力,容易鬓毛苍"是诗人对于英雄精神的一种颂扬。诗人认为真正的英雄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而不是仅凭借外在的条件或机遇;同时,“鬓毛苍”则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流逝和时间对人的无情打击,即便是英雄,也难免受到时光的侵蚀。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反映出了一种对于历史、英雄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不详
穷愁幽思或成时,畦径荒芜失自治。
秋气居然寒宋玉,土风犹尔操钟仪。
安能跛鳖从天马,正拟长松引菟丝。
启以新篇新绳削,元和直至建安时。
文章琬琰盛镌磨,乞与丹青侈若何。
已是追随名世晚,敢言步骤古人多。
未同子美投三赋,且为灵均释九歌。
怎有农谣又渔曲,稍谈钓笠与耕蓑。
螮蝀无晴雨,横空不计年。
长身欺浪渺,钜力厌风颠。
怀古方闻笛,题诗且住船。
飞鸣中夜雁,何处得洲眠。
微吟清啸有孤怀,历落嵚崎已大乖。
芳草何心知世事,闲云肆意绕天涯。
前时绝喜王官谷,此去聊堪阿里街。
一语作铭君记取,腾腾任运莫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