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

盥栉及平旦,晓庭风露清。

萧然无一事,对此夏阴成。

春晚方受谢,孤花有馀荣。

地远物性遂,时禽自飞鸣。

书籍但掩卷,冲虚道已盈。

非为隐沦客,自快适野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清晨盥洗完毕,庭院在黎明的风露中清新宜人。
我内心平静,无事可做,只欣赏夏日树荫下的宁静。
春天已过,花朵开始凋零,但仍有孤独的花儿独自盛开。
地处偏远,万物顺应自然,鸟儿自由自在地鸣叫。
书本只是暂时放下,因为内心的充实无需外求。
我并非遁世之人,而是享受野外生活的自在快乐。

注释

盥栉:清晨洗脸梳头。
平旦:黎明。
晓庭:清晨的庭院。
风露清:清风带着露水。
萧然:空旷寂静。
夏阴:夏日树荫。
成:形成,构成。
春晚:晚春。
受谢:凋谢。
孤花:孤独的花朵。
馀荣:残留的光彩。
地远:地处偏僻。
物性遂:事物特性得以展现。
时禽:当时的鸟儿。
自飞鸣:自由飞翔鸣叫。
书籍:书本。
掩卷:合上书卷。
冲虚:心境空灵。
道已盈:内心充实。
隐沦客:隐居的人。
快适:愉快舒适。
野情:野外的生活情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宁静景象和诗人淡泊的情怀。"盥栉及平旦,晓庭风露清"从字面上看,是在描述早晨起床时,庭院里被夜晚的露水洗涤过,空气清新。"萧然无一事,对此夏阴成"则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得,没有俗世杂务之忧,对着夏日的微阴天气感到心满意足。

接下来的"春晚方受谢,孤花有馀荣"可能是在说春末时节,许多花朵已经凋零,但仍有一些孤独的花儿保持着最后的光彩。"地远物性遂,时禽自飞鸣"则描绘了远离尘嚣的自然景象,时令的鸟类自在地飞翔鸣叫。

"书籍但掩卷,冲虚道已盈"表明诗人虽然不再翻阅书籍,但内心的修养和智慧已经充实。最后两句"非为隐沦客,自快适野情"则显露出诗人的隐逸之志,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逃世者,而是出于个人喜好选择归隐自然,以此为乐。

整首诗通过平淡的语言和意境,传达了诗人超脱物外、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状态。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晨起登寺阁前山为雾覆微露山麓宛如平远偶书春物

日出雾犹重,微茫认山麓。

远目疑可穷,澶漫如夷陆。

韶序日已深,时禽啭幽谷。

青林不受春,景气润脩竹。

日晴烟光乱,风澹水容渌。

闽岭农事初,荒泉被山曲。

耒耜没深泥,凫鸭欢相逐。

躬耕记往年,遭乱成羁束。

故园隔山河,桑柘犹在目。

丘陇谅荒芜,春归惟灌木。

囚拘怆兹晨,傥徉悲前躅。

缘情固攀援,理会何桎梏。

且寄终日閒,玩此春苗绿。

形式: 古风

欲雪

欲雪未雪天模糊,冻行沙尾鸧鸹呼。

北风刮耳立不住,更骑钝马穿枯芦。

两生怜我意不舒,江头三日占樯乌。

高堂明朝置安舆,买羊沽酒偿勤劬。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野竹

野竹何修修,森然满山麓。

清溪漱苍根,夜雨滋寒玉。

干密风岂摇,林深鸟应宿。

苍山黄叶中,见此歘惊目。

经行一回首,何用慰羁束。

形式: 古风

雪中泛汉水观捕鱼

既游天汉地,复泛清汉流。

我本襄汉人,对酒集百忧。

是时云气昏,雪片迷汀洲。

沉沉百丈潭,坐看渔子游。

重裘悯浑脱,得隽怜深投。

舞空清渚迥,遍积修篁幽。

山川疑旧里,歌舞迷新游。

薄暮理归棹,中流任夷犹。

忽惊在乡社,谁辨阴成楼。

歘知非旧邦,汍澜涕难收。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