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草堂偶书》由明代诗人董纪所作,描绘了草堂周围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氛围,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生活情趣。
首联“屈曲缘江出路赊,青山多被四邻遮”以曲折蜿蜒的江岸为背景,描绘出一条通往远方的道路,似乎延伸至无限的远方。青山环绕,仿佛四周都被连绵的山脉所遮挡,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意境。
颔联“岂无修竹来鸣凤,尽有垂杨宿暮鸦”转而描写草堂周围的植物与动物。修竹高耸,似乎能引来凤凰栖息,象征着高洁与祥瑞;垂杨低垂,暮鸦栖息其间,构成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颈联“俗祀勾龙招近局,僧逢谷雨寄新茶”则展现了草堂周边的人文活动。俗祀勾龙,可能是指民间祭祀活动,体现了地方文化的特色;僧人遇到谷雨时节,寄送新茶,既表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也体现了季节更替中生活的细腻与雅致。
尾联“往来尽是山王辈,不比寻常野老家”总结了草堂周围人物的特质,他们都是山林间的贵族或隐士,不同于普通的乡野人家,暗示了草堂主人与来访者之间有着相似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共同享受着自然与文化的滋养。
整体而言,《草堂偶书》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卷,同时融入了对自然、文化、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